
资料图片
——第一个进行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个实行工程招标,创造一天盖三层楼的奇迹;
——第一个改革人事制度,冻结原有级别、工资等级,实行聘用制;
——创办第一家企业自办的股份制银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资企业……
无数个“第一个”从特区涌出,像春雷一样惊动神州大地,带动神州大地。
在珠三角,依托于外向型经济,虎门、顺德、中山、南海“四小虎”迅速崛起,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农业小镇,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工业化城市。
在长三角,民营经济和乡镇企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浙江的温州、江苏的苏锡常成为全国的样板。
在更为广阔的长江、黄河流域,千百万个市场主体,包括一些家庭手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市场观念、市场运作也如行云布雨,深入民心,所向披靡。
特区,引发了充满激情的年代,引发了充满梦想的年代。中国打开了国门,突破了计划经济的局限,中国大地上蕴藏的智慧和能量在全球生产力平台上熊熊燃烧,浇铸出一个个令世界赞叹的“中国制造”。
在这场市场经济变革、工业化变革中,深圳一马当先,创下200多个国内“首次”、“率先”,引领着中国向前冲。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到浦东开发开放,再到西部大开发、老工业基地振兴,一个从南至北、由沿海而内陆的开放大格局已经在中国成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近10%,增长总量超过之前一千年总量之和。在“特区速度”、“中国速度”背后,最根本的一条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