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制定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我们是进入了这样的时期: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近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的时代了。[18]他提出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这个命题,要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他提出,要正确处理农业与工业、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中央与地方、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统筹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他提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使不平衡得到调节。他提出,社会主义社会里的按劳分配、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等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强调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19]他还对经济体制改革做出初步的探索,主张“两参(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一改(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作为企业管理和开展技术革新的方针;他赞同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方针,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设想等。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他提出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目标。他强调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没有广泛的人民民主,无产阶级专政不能巩固,政权会不稳;没有民主,没有群众的监督,就不可能对反动分子和坏分子实行有效的专政,就还有复辟的可能。他提出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是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强调要保障“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20]他强调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而不能破坏劳动纪律,作群众的老爷。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他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他提出要把“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的奋斗目标。他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采取这样的方针,“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会繁荣发达,党会经常保持活力,人民事业会欣欣向荣,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21]他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他提出,应该越搞越中国化,而不是越搞越洋化,反对教条主义和保守主义。他提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22]他提出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经济战线上如此,军事战线上也完全应当如此。”[23]他强调要加强艰苦奋斗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24]他强调要培养一支宏大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等等。
毛泽东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开创了先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邓小平指出:“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