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
中国经济特区的创立、发展与世界金融危机下的“新月”合作
发布时间: 2010-09-17    作者:陈东林    来源:国史网 2010-09-17
  字体:(     ) 关闭窗口

  这份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在深圳、珠海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设想,成为中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前奏。从五点建议看,已经初具后来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独立进出口、独立使用外汇、利润自留、出入境特殊照顾等特区政策雏形。所缺少的,就是直接引进外资办厂。

  听了汇报后,华国锋代表中央政治局说,有些意见我很赞成,有些要进一步探讨,比如在宝安、珠海两个县搞出口基地,那里的工资问题、工厂摆法问题要研究。汇报总的精神我赞同。邓小平针对引进外资、扩大对外加工说,下个大决心,不要怕欠帐,那个东西没危险。只要有产品,就不怕还不上钱。

  197811月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时期,李先念在会见外国客人时表示,可以外商出资金、设备来建工厂,我们用产品偿还,还可以考虑合股经营工厂。1215日,外贸部部长李强宣布,取消不许外商在中国投资的禁区。这为设立有特殊政策的对外加工区设想,打开了第二道门。[6]

  1979117上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宴请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古耕虞和周叔弢,即著名的工商界五老。邓小平说:“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吸收外资可以采取补偿贸易的方法,也可以搞合营,先选择资金周转快的行业做起。”[7]邓小平还在香港厂商要求到广州开设工厂的《内部情况摘报》上批示:“这件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8]这为广东省创立经济特区打开了第三道门。

  19794528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48日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在中南组发言说:广东邻近港澳,华侨众多,应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这方面,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会上,福建省也提出在厦门建立出口加工区的要求。

  当天下午,广东省委领导人习仲勋、杨尚昆、王全国又专门向邓小平作了汇报。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利用外资的大好时机,十分赞同。他说:你们上午的那个汇报不错嘛,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怎么样?“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9]

  6669日,中共广东和福建省委分别向中央递交了请示报告。广东省委在《关于发挥广东优越条件,扩大对外贸易,加快经济发展的报告》中专门列出了一个“试办出口特区”的专题,明确提出“在深圳、珠海和汕头市试办出口特区。特区内允许华侨、港澳商直接投资办厂,也允许某些外国厂商投资办厂,或同他们兴办合营企业和旅游事业等”。[10]福建省委在其《关于利用侨资、外资,发展对外贸易,加速福建社会主义建设的请示报告》中也提出了设立厦门出口特区的建议。

  经过广泛征询和深入研究,中共中央于715日批转了两省的报告,形成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文件指出:“关于出口特区,可先在深圳、珠海试办,待取得经验后再考虑汕头、厦门的设置问题”。[11]

  19791211,在国务院召开的第一次特区筹建专题汇报会上,“经济特区”的概念首次正式提出。19803月,中共中央在广州又召开广东、福建两省会议,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41号文件,正式将“出口特区”命名为“经济特区”,并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搞好特区建设,并进一步要求将深圳特区建成兼营工业、商业、农牧业、住宅、旅游等项事业的综合性的经济特区。821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提出的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会议还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完成了设置特区的立法程序,标志着经济特区的正式诞生。《条例》宣布:为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特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分别划出3275平方公里、67平方公里、167平方公里区域,设置经济特区。从此,新中国真正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迈开了走向世界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步!

    1. 创办经济特区:中国对外开放的起点
    2. 金民卿:国家战略下的经济特区优势再造
    3. 赵振华:我国自贸区与经济特区的异同
    4. 从经济特区到自由贸易区
    5. 肩负好经济特区使命 当好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
    6. 把经济特区“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7. 从经济特区到自贸区看中国经济改革走向
    8. 建经济特区设想来自中国
    9. 沿着党开辟的改革开放道路奋勇前进
    10. 经济特区而立之年忆谷牧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