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邓小平研究
邓小平与新中国第一次全国基层选举
发布时间: 2010-11-10    作者:张金才    来源:国史网 2010-11-10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关于代表选举

  选民登记结束后,各地开始进入代表选举阶段。在此过程中,邓小平对候选人的提名方式,以及选举工作的组织形式等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要求。

  关于候选人的提名方式,邓小平在1953年3月8日中央选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报告中提出了明确要求。即:由乡选举委员会找农村中的共产党、青年团、合作社、农会、妇女会等组织的代表,共同协商后,由这些团体联合提出候选人名单。选民也可以单独提名。选多少代表,就提多少候选人。一个乡所选举出来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定要能够代表各阶层,有广泛的代表性。妇女代表要占一定的比例。共产党员的名额不能太大,最多不能超过三分之一。干部的名额不能过大,不能把人民代表大会变成干部会。参见《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第1100—1101页。这种提名方式,体现了选举的民主性和广泛代表性。对于选举工作的组织形式,邓小平强调既要与生产相结合,又必须以选举工作为主。参见《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第1100—1101页。1953年4月21日,邓小平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批转中南局《关于开展基层选举工作的意见》的电报中指出:“各地在选举运动中,必须注意讲求便利人民、不误生产的方法,同时也必须是以选举为主,在选民登记和候选人提名这些环节上去适当地结合新三反,而不应在选举期间内以新三反为主,以免影响选举的如期完成和农业生产的进行。”《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第1112页。这些意见和要求,对指导各地的代表选举工作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邓小平对部分地区在选举中所遇到的一些特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1953年8月17日,邓小平对有关部门提出的关于基层选举中满族问题的请示,提出下列几点意见:(一)满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民族之一。(二)凡自认为是满族的,自应确定其为少数民族;凡不愿承认为满族的,则听其自便。(三)在满族较多的地方,应有适当数目的满族的代表人物参加政府及民委等组织。但是,由于这个问题在东北牵涉很大,故在做法上似应采取哪里碰到这个问题就在哪里解决,哪里没有这个问题就不要勉强提起。参见《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第1127—1128页。又如1954年4月28日,邓小平对关于港澳的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如何进行选举的问题作出批示:“在那里,不要去搞什么选举,但应在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有适当的代表名额(可按人口比例略多几个),这些代表必须是与港澳群众有一定联系的人物。其产生方法,不必开什么港澳代表会议,而采取将这些名额及人选分配到内地去选出的办法。在港澳进行一般的选举宣传是必要的,但不要谈港澳归属问题,不要谈港澳人民的选举问题。”《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第1169页。上述意见和批示,对于相关地区和部门在代表选举中把握正确的政策方向,从而推动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关于选举时间的安排

  全国范围的基层选举工作原定从1953年5月开始,计划用3个月时间完成。后因若干省份水、旱灾害严重,以及高饶事件影响等因素,选举时间发生变动,最终于1954年6月结束。在此过程中,邓小平多次就选举时间的安排为中共中央起草电文或作说明报告,对基层选举工作的实际进程予以及时而又具体的督促和指导。

   1953年3月7日,邓小平主持各大行政区负责人会议,研究如何做好基层选举工作。会议确定:全国基层选举工作,将原来设想的3个月改为半年时间,即在本年5月到10月内进行,以利更好地实现选举的预期目标。参见《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第1100页。后来,一些省份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请求推迟选举完成时间。6月初,邓小平为中共中央起草给各中央局、分局、各省市委关于推迟全国基层选举时间的电报,指出:“全国基层选举一般地推迟于1953年12月底以前完成,有些省市亦可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推迟到1954年1月份、2月份甚至3月份去完成。县(市)人民代表大会一般地推迟至1954年1月以前举行完毕,有些省市亦可推迟到2月份、3月份甚至4月份去完成。省(市)人民代表大会时间,以后另行规定。”《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第1121页。9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8次会议上作《关于目前基层选举问题及推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问题的说明》。会议一致通过《关于推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全国基层选举工作,一般推迟到1954年1月底以前完成;有些省市如有困难,尚可根据当地工作情况,推迟到1954年3月底以前完成。从后来的实际情况看,全国基层选举最后完成的时间是1954年6月。1954年6月19日,邓小平出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2次会议,并作《关于基层选举工作完成情况的报告》,对基层选举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在报告中,邓小平对全国基层选举工作予以高度评价。他说:这次普选是一个规模巨大的民主运动,它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全国基层选举的胜利完成,大大推动了我国人民民主制度的发展,并为县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国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能够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实现其庄严的使命。参见《人民日报》1954年6月20日。

    1.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贡献
    2.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3.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国家治理道路的历史性贡献
    4. 论邓小平对我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贡献
    5. 刘国新:从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到总体小康的实现
    6. 邓小平关于经济改革和发展论述中蕴含的宏观调控思想
    7. 姬文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与完善
    8.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基本设计及其深远意义
    9.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的几点研究
    10. 论邓小平的西藏工作思想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