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工作适合群众需要才能干好
每天的活动日程,刘少奇都安排得很紧,常常误了吃饭和休息。视察完蚌埠后,刘少奇又到淮南市视察。为了节省时间,刘少奇在蚌埠邀请淮南市委第一书记刘廉民上他的专列,听取汇报。
刘廉民上了刘少奇的专列后,有些拘谨,不知说些什么好。坐在一旁的王光美见此情景,马上递给他一个苹果,要他随便些。这样,刘廉民紧张的心情慢慢地平静了下来,汇报起淮南市的情况来。
刘廉民扼要介绍说:“淮南市是解放后建设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淮南的煤炭主要供应华东地区,特别是上海。淮南煤矿1949年只有3个煤矿,全年产煤110多万吨。此外,只有一个小型发电厂和面粉厂。经过3年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煤矿已发展到8对矿井,今年的煤炭产量预计可达到800万吨。扩建了发电厂,建设了矿山机械厂、选煤厂和造纸厂。”
听了刘廉民的介绍,刘少奇连声说:“很好,很好。”
接着,刘少奇又问刘廉民:“听口音你是河北平山人吗?”
“我正是那里人,在西柏坡还听过您做土地改革的报告哩!”
不知不觉专列到了淮南田家庵火车站。
走下专列,已是晚上7时多,刘少奇没有休息,也顾不上吃晚饭,当即乘车来到安徽造纸厂参观。
在该厂钢铁分厂参观时,刘少奇非常关心工人们的身体健康,询问炉前是否都搭了席棚,炼铁工人穿的是什么鞋子。当他听说厂里自己能制造破碎机,工人不要用手来砸矿石时,显得分外高兴。
在造纸厂视察结束后,已是晚上8点25分了,刘少奇不顾饥饿又坐车来到发电厂,由厂负责人陪同到车间参观。走到汽机场旁,一位总工程师指着一台汽输机给刘少奇看,刘少奇一边顺着工程师所指的位置察看,一边询问是不是国产的,是不是“发满了”。厂里的同志告诉他说,所有的机器都在满负荷运转。
走进锅炉房,刘少奇仔细地从一个看火眼里察看火情。他对煤耗问题很关心,详细询问了这个厂的煤耗情况。
当时淮南煤矿正在试用水力采煤,刘少奇对水力采煤很感兴趣,他说:“水力采煤安全,效率高,用人少,可以推广。”当刘廉民汇报到水采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水采的钢管磨损厉害、排煤高压泵解决不了时,刘少奇说:“生产才半个多月,存在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钢管和变压泵的问题,可以找煤炭部帮助解决。”
接着,刘廉民向刘少奇汇报运输紧张的问题,煤堆在矿里运不出去,不仅外运紧张,矿区内的运输也很紧张。听到这里,刘少奇指示说:“现在暴露这个问题,也就指出了我们今后应该怎样搞。今后在这里建发电厂、炼焦厂、钢铁厂、化肥厂等等,产煤尽量就地使用。这些厂的建设也要合理安排,使矿井挖出煤,可以直接送往选煤厂,洗选出来的煤,再送炼焦厂,焦炭再送至高炉,矿区内就可以减少火车运输了。”
刘少奇还深刻地指出:“工业建设要选择适当地点,这不是条件论,这是客观规律。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要适应客观规律才能发挥作用,一切工作适合群众需要才能干好。”
参观结束后,刘少奇又同工人代表座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座谈会一直开到晚上10点多钟,刘少奇连晚饭也顾不上吃,散会后就动身前往合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