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法制建设史
刘少奇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和通过
发布时间: 2009-12-08    作者:张金才    来源:国史网 2009-12-08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是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制定的。刘少奇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资料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人们对毛泽东主持制定1954年宪法研究的较多,而对刘少奇参与制定1954年宪法则研究的较少。[1]新近出版的《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6册,披露了一些刘少奇参与1954年宪法起草情况的新史料,补足了一些已公开资料的不完整部分,为学术界研究刘少奇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比较全面的宝贵资料。本文据此及相关史料,全程考察刘少奇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酝酿、起草直至通过等各个环节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展现他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并以此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一、刘少奇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酝酿

  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这种政治体制是与新中国初肇时期的状况相适应的,对于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稳定社会,保护和扶植先进生产关系,促进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毕竟带有临时性质和过渡性质。随着国内政治局势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议题,开始列入中共中央的议事日程。在这一酝酿阶段,刘少奇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件事情:

  (一)受毛泽东委托,于1952年访苏期间致信斯大林,通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新宪法的最初设想并征求其意见。

  起初,中共中央曾设想在晚些时候,也就是待将来资产阶级问题解决,中国基本进入社会主义后,再来制定新的宪法。195210月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团访问苏联时,于1020致斯大林的信中,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宪法的这一最初设想作了详细的阐述。刘少奇在信中说:

  在中国是否要急于制订宪法也还可以考虑。因为中国已有一个共同纲领,而且它在群众中在各阶层中均有很好的威信,在目前过渡时期即以共同纲领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可以过得去的。如果在目前要制订宪法,其绝大部分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关系也还是要重复共同纲领,在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改变,不过是把条文的形式及共同纲领的名称加以改变而已。因此,我们考虑在目前过渡时期是否可以暂时不制订宪法,而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共同纲领则可以在历次政协全体会议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加以修改补充,待中国目前的阶级关系有了基本的改变以后,即中国在基本上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再来制订宪法。而那时我们在基本上就可以制订一个社会主义的宪法。[2]

  刘少奇此信是受毛泽东委托,向斯大林通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宪法及其他一些问题的设想,并征求其意见。斯大林看过信后,于24日和28日同刘少奇进行了两次会谈。在会谈时斯大林建议,为了驳斥国际上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攻击和便于中国更好地开展建设事业,中国应该将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的时间表提前。

  24日的会谈中,斯大林对刘少奇说:同意你们目前使用共同纲领,但应准备宪法。在28日的会谈中,刘少奇问斯大林24日所说应准备的宪法,是否是指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斯大林回答说不是,是指现阶段的宪法。鉴于此,刘少奇对20日给斯大林信中所阐述的中共中央的制宪设想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在共同纲领初制订时,人们曾经怀疑我们是否真要实行共同纲领,但三年来我们真正实行了共同纲领,因此共同纲领在人民中及各党派中威信很好。如果我们在今后两三年内制订宪法,势必重复共同纲领,承认资本家的财产及剥削雇佣劳动为合法。但是再过七八年以后,我们又要把资本家的企业国有化,再制订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似乎是有些不好。在刘少奇这样解释后,斯大林说了一长篇的话,并坚持他的看法。其大意如下:

  如果你们不制订宪法,不进行选举,敌人可以用两种说法向工农群众进行宣传反对你们:一是说你们的政府不是人民选举的;二是说你们国家没有宪法。因政协不是人民经选举产生的,人家就可以说你们的政权是建立在刺刀上的,是自封的。此外,共同纲领也不是人民选举的代表大会通过的,而是由一党提出,其他党派同意的东西,人家也可以说你们国家没有法律。你们应从敌人(中国的和外国的敌人)那里拿掉这些武器,不给他们这些借口。我同意你在信中所提出的意见把共同纲领改变成宪法——基本大法,这种宪法自然是一种粗制品,但有一个宪法,比没有要好。在宪法中,你们可以规定这样的条文:第一,全体人民包括资本家富农在内均有选举权。第二,承认企业主和富农的财产权。第三,承认外国人在中国的企业的租借权;但这种权利如果政府不愿给外国人,可以在实行时不给或少给。这些事实,都是在中国存在的,并不妨害你们搞宪法。我想你们可以在1954年搞选举和宪法。我认为这样作,对你们是有利的。

  刘少奇向斯大林表示:1954年进行选举和制订宪法,我想是没有特殊困难的。斯大林说:那你们这样作是比较要好些的。[3]

  (二)将斯大林的制宪建议电告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遂作出立即制定宪法的重要决定。

  102630日,刘少奇将两次同斯大林会谈的情况分别用电报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作了汇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接受了斯大林的制宪建议。195211月间,中共中央作出决定,立即着手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

  121,中共中央在《关于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通知》中,分析了“三年准备”的任务胜利完成、“一五”计划即将开始的国内形势后指出,现在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已经具备,拟于19539月间召开。在这次大会上,将制定宪法,批准五年计划纲要,修改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新的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机关。这是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的第一个文件。[4]

  195311,《人民日报》在元旦社论里,把“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列为1953年的三项伟大任务之一,向全国公布。[5]

  113,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二十次会议,正式作出《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在当年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上制定宪法。[6]会议还同时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以毛泽东为主席,刘少奇等32人为委员。

  宪法起草委员会虽然成立了,但宪法起草工作却并未立即进行,而是一直推迟到了年底。这期间,除在66日晚,刘少奇同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伯达、胡乔木,一起在毛泽东处开过一次研究制订宪法问题的会议外,[7]宪法起草工作没有任何进展。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因为作为制定宪法指导思想和基本依据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还处在酝酿和完善的过程中。195312月,过渡时期总路线宣传提纲审定工作刚一结束,作为宪法起草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便立刻投入到宪法起草工作中,刘少奇也随之忙碌起来。

  二、刘少奇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

    1. 刘少奇民主集中制思想探析
    2.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创作原因研究
    3. 刘少奇与1961年湖南农村调查中的粮食问题
    4. 提高党员修养是党的建设的永久性课题——重温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5. 经文纬武谋华中——刘少奇
    6. 刘少奇在华北抗日前线
    7. 樊宪雷:刘少奇与中共七大主题的深化
    8. “刘少奇与中共七大”学术研讨会在延安召开
    9. 刘少奇退夜班加餐费
    10. 刘少奇的“四不准”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