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刘少奇研究
刘少奇因何失去毛泽东信任
发布时间: 2010-11-10    作者:席宏斌    来源:国史网 2010-11-10
  字体:(     ) 关闭窗口

  1966年8月举行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标志着刘少奇接班人地位的丧失。

  全会开幕前,刘少奇在五位副主席中排名第一(其他四位副主席分别是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在毛泽东不在北京期间,刘少奇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文革开始时,刘少奇还奉命主持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一系列工作。

  八届十一中全会后,刘少奇从二号人物的位置降至第八位,当时的排名顺序是这样的:

  毛主席、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

  排名顺序的变化已清楚的表明:刘少奇已不再是毛泽东选定的接班人,取而代之的是林彪。此后,刘少奇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和国家主席的头衔不仅被人忘记,而且很快的失去了人身自由,直至1969年被折磨致死。

  刘少奇究竟因何失去了毛泽东的信任?

  1961年,毛泽东和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谈话时还说道在他死后接班人就是刘少奇。为何短短五年时间,刘少奇就被迅速的打倒?

  1966年8月1日至12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听取刘少奇报告十中全会以来的中央工作后,着重讨论派工作组的问题。在会上,毛泽东批评在一线主持工作的中央领导人的话说得越来越重。8月7日,全会印发了毛泽东在5日所写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在这张大字报上,毛泽东写道:

  “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和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评论,写得何等好啊!请同志们重读一遍这张大字报和这个评论。可是在五十多天里,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却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打下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围剿革命派,压制不同意见,实行白色恐怖,自以为得意,长资产阶级的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又何其毒也!联系到1962年的右倾和1964年形“左”而实右的错误倾向,岂不是可以发人深醒的吗?”

  这段文字虽然没有点名,但谁都看得清楚,主要是指刘少奇,并且提出了中央另外存在一个“司令部”的问题。这是与会人员万万没有想到的。它表明毛泽东已下了决心,要改变刘少奇接班人的地位。

  那么究竟在什么时候又是何故促使毛泽东下决心改变刘少奇的接班人位置呢?在这张举世闻名的大字报中,毛泽东提到了1962年和1964年,那么这两年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毛泽东这样耿耿于怀,念念不忘?

  1962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多事之秋。那一年“大跃进”遭到了严重挫折,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也才刚刚结束,国民经济发展遭遇了严重的困难;在边境,中国和印度之间进行了一场战争。在社会主义阵营内,中苏关系彻底破裂,赫鲁晓夫在公开场合公开指名批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在此前还一直认为赫鲁晓夫只是犯了错误的同志、可以浪子回头。但中苏关系彻底破裂后,毛泽东认定,赫鲁晓夫已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叛徒。对赫鲁晓夫的失望,使毛泽东开始思考:中国有没有赫鲁晓夫式的人物。

  这年1月,中央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刘少奇代表中央作报告。刘少奇在讲话中说:

  “关于我们这几年工作中发生的缺点和错误,首先要负责任的是中央,其次要负责任的是省、市、自治区一级党委,……”

  “……改正错误的办法,就是要经常保证谦虚谨慎的作风,经常保持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在工作中严格地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刘少奇在这次讲话中坦率的承认了中央的错误和缺点,同时强调民主集中制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但他的这番讲话并没有使毛泽东舒服。而相反,林彪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让毛泽东感到了一丝宽慰。

  林彪在讲话中说:“目前,我们在物质方面减少了一些收入,可是我们在精神上却得到了很大的收入。” “事实证明,这些困难,在某些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由于我们没有照着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的警告、毛主席的思想去做。如果听毛主席的话,体会毛主席的精神,弯路会少走的多,今天的困难会小得多。”

    1. 重温1949年刘少奇秘密访苏历程
    2. 刘少奇民主集中制思想探析
    3.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创作原因研究
    4. 刘少奇与1961年湖南农村调查中的粮食问题
    5. 保健医生眼中的刘少奇
    6. 刘少奇与1962年经济大调整
    7. 刘少奇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研究及其现实意蕴
    8. 刘少奇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镇压反革命运动
    9. 刘少奇同志办学校
    10. 刘少奇: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