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刘少奇研究
刘少奇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订和通过
发布时间: 2010-09-10    作者:张金才    来源:国史网 2010-09-10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刘少奇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通过

  经过八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宪法草案的起草修改工作基本完成,即将提交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受毛泽东的委托,刘少奇主持起草《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在起草过程中,刘少奇于95日、6日、7日、9日,连续四次同周恩来、朱德等人到毛泽东住处开会,讨论关于宪法草案的报告。[20]912日,刘少奇主持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讨论并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21]

  19549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刘少奇受宪法起草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刘少奇在报告中,首先回顾了中国人民100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英勇斗争的历史和中国近现代关于宪法问题、宪政运动的历史,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产生的历史意义。接着,他从新中国的国家性质、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步骤、我国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和人民的权利义务、民族区域自治等方面,说明了宪法草案的基本内容。

  在报告的第三部分,刘少奇对全国人民群众在讨论宪法草案时提出的各种意见作了简要回答。报告指出,对于这些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都作了考虑。由于采纳了群众的意见,宪法草案已经有了若干改动,有些是内容的改动,有些是文字和修辞上的改动。报告列举了宪法起草委员会考虑了人民群众的意见后对于宪法草案所作的一些较重要的修改,并一一加以说明。报告还择要列举了经过宪法起草委员会考虑认为不应当采纳的一些意见,如:有些人提议在序言中详细地叙述我国的革命历史;有些人提议在第五条中列举我国现有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时候,还应当提到国家资本主义;有些人提议在宪法草案第二章第三节内具体地列出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的名称;有些人提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应当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样设立常务委员会;有些人提议在宪法序言中增加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和任务的规定;还有些人提议在宪法中增加规定我国疆域的条文等,并一一说明了没有采纳的理由。

  报告在最后结论中指出:“我们的宪法草案,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以后,将成为我国的国家根本法。这个宪法既然是表达了人民群众的亲身经验和长期心愿,它就一定能够在我国的国家生活中起巨大的积极的作用,一定会鼓舞人民群众为保卫和发展我们的胜利成果而斗争,为粉碎一切企图破坏我国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敌人而斗争,为促进我国建设事的健全发展和加速我国建设的进度而斗争。”报告在号召全国人民和一切国家机关必遵守宪法的同时,特别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出新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家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地位,决不应当使党员在国家生活中享有任何特殊的权利,只是使他们必须担负更大的责任。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必须在遵守宪法和一切其他法律中起模范作用。一切共产党员都要密切联系群众,同各民主党派、同党外的广大群众团结在一起,为宪法的实施而积极努力。”[22]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刘少奇所做的宪法草案报告进行了分组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意见,主要是:(一)宪法草案报告中指出“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说法反映了维持现状的思想。这点很重要。(二)“非劳动人民”是指什么人?对把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一样看作非劳动人民有些不愉快,这个提法需要修改;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罪恶说得不够;在叙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史实中应把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写进去,并且说明这些运动是因为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而失败了;富农的政策说得不够具体;富农是否为统一战线的一部分?(三)应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地位”改为“民族资产阶级在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后,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四)应将“关于民族自治问题”这个标题改为“关于民族区域自治问题”,并在“民族区域自治”中补充民族内部的团结问题;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过于强调尊重,主张应有所区别,指出哪些该尊重,哪些应改革,以免影响生产建设;对地方民族主义谈得少了些,因为它与大汉族主义对民族团结的危害性是一样的;希望目前不要在彝族地区宣传社会主义改造,主张多办学校,教育下一代;希望知道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办法。(五)希望宪法起草委员会搜集和整理有关我国宪政运动的史料;建议把宪法草案报告作为全国人民特别是学生学习我国近百年史的提纲,规定宪法草案报告为中学以上学生的必读书。[23]

    1. 重温1949年刘少奇秘密访苏历程
    2.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创作原因研究
    3. 刘少奇与1961年湖南农村调查中的粮食问题
    4. 刘少奇与1962年经济大调整
    5. 刘少奇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研究及其现实意蕴
    6. 刘少奇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镇压反革命运动
    7. 刘少奇同志办学校
    8. 刘少奇: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9. 刘少奇如何到农村搞调研
    10. 刘少奇与1950~1954年新中国的援越政策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