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这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庆典,也是各族人民的盛大节目。全面系统地回顾总结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辉煌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是当前广大理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其中,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阐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中国诞生和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是研究和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大学沙健孙教授。沙教授对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性巨大成就进行了深入回顾总结,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建立的丰功伟绩进行了充分肯定。现将访谈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本刊记者: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我们深切地怀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没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对此,您是怎么理解的?
沙健孙:我们知道,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摧毁代表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维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反动政权,创建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由于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反动势力极其强大,由于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的中国的情况十分复杂,因此,为创建新中国而进行的斗争不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同时又是长时期的、艰苦的、曲折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以后,首先集中力量投入工人运动,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合作,参加了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掀起了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但由于党当时还处在幼年时期,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正确地结合起来,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在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调查研究中国的国情,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逐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正确地结合起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和相关的方针政策;创建了新型的人民军队,建立和发展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加强了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国革命由此走上了复兴和胜利发展之途。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在大革命之后,中国人民经过10年土地革命战争、8年全国抗日战争和4年全国解放战争,即经过22年的艰苦奋战,终于从根本上推翻了反动统治,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诞生。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表明,毛泽东是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的缔造者。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说:“回想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毛泽东不仅是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而且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人。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正是在毛泽东领导的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是这个时期新中国历史的本质和主流。
本刊记者:我们注意到,在当前回顾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历史的时候,有人以后“30年”的成就否定前“30年”,甚至把前“30年”说得一无是处。您怎么看待这种倾向?
沙健孙: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不久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比较具体地谈了这个问题。文章讲到,在毛泽东领导的时期,新中国的建设尽管经历过若干曲折,但从总体上说,是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的。总的来说,主要有4个方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创造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积极成果,为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安全,为进行建设事业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