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毛泽东思想研究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
发布时间: 2010-02-20    作者:刘仓    来源:《中华魂》 2010-02-20
  字体:(     ) 关闭窗口

   毛泽东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无产阶级政权和民族核心利益的捍卫者,将永远载入史册,受到人民的敬仰。
  邓小平指出:“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1]
  毛泽东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无产阶级政权和民族核心利益的捍卫者,将永远载入史册,受到人民的敬仰。
                          一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可歌可泣的斗争。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没有先进的理论为指南,无论是君主立宪方案,还是民主共和方案都告失败。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遵义会议,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表明:照搬照抄别国的模式、不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国情,中国革命还是不能成功。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就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具体纲领、政策,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邓小平指出,毛主席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2]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了过渡时期国家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轨道。《宪法》规定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包括国家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国营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为新中国朝什么方向发展、达到什么目标做好了基本的制度安排。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再也不是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共识。唯物史观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否认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伟大作用。正像列宁所说:“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3]

    1. 季春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国家治理的实施路径探析
    2. 毛泽东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开拓与奠基
    3. 批转地方经验: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制度创设的探索
    4. 毛泽东领导新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5.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国家工业化的探索及基本经验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以我为主”学习外国文化的战略思考
    7. 毛泽东政治协商的价值目标、基本职能与中国特色
    8. 毛泽东关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9. 毛泽东领导创建人民战争战略基地的历史考察
    10. 论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基本原则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