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九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毛泽东对新中国建立与发展的历史贡献
发布时间: 2011-10-18    作者:李捷    来源: 2010-10-18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共产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而“文化大革命”滥用“民主”、滥用“群众运动”的恶果,则导致了民主集中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甚至是践踏民主与法制。这一刻骨铭心的教训从反面证明:人民民主和群众运动不能脱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由此,我们逐渐走上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轨道。这其中,“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4页。

  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这同样是毛泽东等开国元勋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在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以多党竞选和三权分立为基本特征的民主制度。资产阶级政党是通过竞选来取得自己的执政地位的。这是历史演变而来的,不是人为的设计。

  由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靠合法竞选取得的,而是通过带领中国人民长期进行武装斗争,流血牺牲取得的。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执政的时期,当时的政治制度不允许中国共产党有合法竞选的地位。不要说共产党没有这种地位,就连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民主党派也没有这样的地位。怎么办?所以毛泽东讲,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中国共产党只能走武装革命的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以牺牲了数千万英烈的代价,其中包括毛泽东的四位家人,终于取得了天下,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才有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这个地位,是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全中国各族人民所公认的,并且写入了《共同纲领》和《宪法》之中。

  因此,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决定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和发展中国。在我国宪法的序言里,郑重地记载了这段历史:“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6页。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在这是毛泽东时代留给我们的最大的政治遗产。

  中国共产党的这个历史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撼动了这一点,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会亡党亡国。还不要说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连民族独立都谈不上。中国很可能四分五裂。要说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是核心利益。

  另外,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在中国,谁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苏联解体的情况下使国家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只有中国共产党。因此,只要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现代化,就不能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因此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体的。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分割的。这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最大的政治遗产,也是从邓小平以来历届党中央所一脉相承、始终坚持的根本点。动摇了这一点,将会国无宁日。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还有一个如何更好地实现党对国家的领导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有过一些探索和尝试。

  建国之初,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上,有过很好的设计。那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制度。这些制度,既是历史的延续,又是社会主义原则的体现。至今,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石。

  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个探索,那就是党和国家的权力如何合理配置的问题。1956年中共八大以后,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毛泽东建议做出两项重要调整。第一,是党中央分为一线、二线,毛泽东处于二线,放手让刘少奇、周总理和邓小平等在一线主持党政日常工作。第二,是中央设立书记处,在中央政治局的领导下处理党政日常工作。这一中央领导体制,中间虽有一些变化,总体来说,基本上一直保持到“文化大革命”以前。

  “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遭到严重破坏。随后,在中共九大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是所谓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下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再加上实际上存在的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占了上风,党内民主遭到破坏,使我们在如何实现党对国家的领导问题上的探索走到了歧路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重新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同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从这时起,就提出了对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进行改革的重大问题。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呢?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还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6、24页。总的原则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以上这些,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得来的最主要的经验。

  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全面封锁和遏制。如何打破这种封锁和遏制,是毛泽东首先要破解的难题。

    1. 季春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国家治理的实施路径探析
    2. 毛泽东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开拓与奠基
    3. 批转地方经验: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制度创设的探索
    4. 毛泽东领导新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5.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国家工业化的探索及基本经验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以我为主”学习外国文化的战略思考
    7. 毛泽东政治协商的价值目标、基本职能与中国特色
    8. 毛泽东关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9. 毛泽东领导创建人民战争战略基地的历史考察
    10. 论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基本原则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