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1954年毛泽东再提"解放台湾"
发布时间: 2010-11-18    作者:尹家民    来源:国史网 2010-11-18
  字体:(     ) 关闭窗口

  美国出台所谓“神的谕示”海峡两岸嗤之以鼻

  杜勒斯起身要走,蒋介石还是坐着发言,发泄自己的不满:“我以前说过,美国关于对华政策没有计划,这对苏联有利,也受到共产党人欢迎。因为这会给他们可乘之机,给美国制造困难。另一方面,美国如采取坚定政策,帮助我们打回大陆,这样便抓住了问题的核心。遗憾的是,美国在行动上表现不积极,不主动。据我看来,美国的亚洲政策缺乏明确的重点。六个月前,我国政府向美国政府递交中国的建军计划,至今没有得到答复。另外,有些军援项目美国政府早已批准,可是两三年后还没运到。最后,因为您即将离此前往日本,我愿提出,美国政府必须施加压力要日本采取反共立场……”

  杜勒斯实在坐不住了,打断蒋介石的话,礼节性地表示:“听阁下之言,获益甚多,我将认真考虑。我一向钦佩阁下的明智和敏锐的观察力。我不会轻易忘记或忽略阁下今天的发言。”

  蒋介石还在追着杜勒斯大发感慨:“决定未来的世界问题,可能是在欧洲。不过共产党侵略的最严重的威胁,目前就在亚洲。据我看来,酿成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在亚洲……”

  蒋介石简直是在给杜勒斯上课,而杜勒斯的心早飞上了征途。他在台北只停留了五个小时。登机之前,他又获悉共产党人对金门实施了更猛烈的炮轰,很是沮丧。他恨中共好战,胃口又大,根本不把美国放在眼里。送行时,美军驻台顾问团长蔡斯告诉他:“毛泽东集结在上海到广东一线的兵力,足以在几天之内攻克沿海岛屿;中共还认为沿海岛屿事务是自己的内务,而且在朝鲜战争后成为世界第三空中强国并在台湾海峡地区享有空中优势,总有一天会发动对沿海岛屿的进攻,进攻的时间不会拖得太迟。”

  杜勒斯望着飞机旋动的螺旋桨,不断摇头。

  9月12日,杜勒斯飞抵华盛顿,未及喘息,便被叫到白宫去开国家安全会议。会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雷德福陈述了军方多数派的意见,主张在向国民党提供隐蔽援助的同时,美国空军可以对这些小岛采取行动,并应获准有充分行动自由,可以袭击大陆的炮兵阵地、机场和船只,但是不动用美国地面部队。

  但李奇微和国防部长威尔逊都反对,他们认为美国在军事上不应介入,那几个小岛根本没有什么军事价值。

  艾森豪威尔在会上压制了军方多数派的意见,表示反对美国在世界各地承担过多责任,然后待在那里防守,这样会把美国拖垮。他毫不掩饰地说:“各位,我们如果要打总体战的话,坦率地说,我宁愿是和苏联而不是和中国打。作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我优先考虑的是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不想为了几个小岛在亚洲陷入与中国的战争,从而削弱了美国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与苏联抗衡的力量。”他说完看着杜勒斯。

  他把杜勒斯看作是仅次于自己的人,有一次幽默地说:“我知道只有一个人比杜勒斯到过全世界更多的地方,同更多的人谈过话和知道得更多,这个人就是我。”说完,自己开怀大笑。

  杜勒斯的确与艾森豪威尔配合默契,而且反应敏捷,他马上提了个新建议:“前天我在台北的时候,共产党用他们对金门最猛烈的炮轰来检验我的神经是否健全。我在飞越太平洋的飞机上一直在考虑这几个使我们头痛的小岛问题。我们如果对共产党人的试探示弱,最终可能在更加不利的状况下被迫与对手开战,而且蒋介石国民党从外岛的退却,将在日本、南朝鲜、台湾、菲律宾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另一方面,防守外岛将使美国卷入与大陆中国的战争,从而遭到除了李承晚、蒋介石之外的世界上其他国家以及一部分美国人民的谴责。”于是,杜勒斯建议把沿海岛屿的局势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由安理会做出一项维持现状的决议。这样,美国无论干涉与否,都可以有正当理由。

  这个折中方案,经过杜勒斯的紧张活动,后来由新西兰出面在安理会上提了出来。

  这个方案被取名为“神谕”。杜勒斯可以此为荣耀,证明其旨意来自上帝。可这个“神的谕示”却被海峡两岸的主人嗤之以鼻。

   蒋介石拒绝“新西兰提案” 美蒋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毛泽东一向反对在联合国对别国的内政指手画脚,讨论海峡两岸的事更属非法。而“神谕”提案连蒋介石也不同意。

  10月9日,美国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罗伯逊怀揣着这项热乎乎的提案,来到台湾。尽管聪明的罗伯逊在长达七小时的会谈中使出了他的浑身解数,做出了种种许诺,仍未打动冥顽不化的“蒋总统”的心。他指天划地,坚持要不惜一切代价固守这唯一能表示他仍是全中国最高统治者象征的地理联系上的纽带——金门。蒋介石像赶苍蝇似的挥着手,表示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将沿海岛屿问题提交联合国。他认为这个提案只能对共产党人有利,外岛停火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台湾中立化,再下来中共进入联合国,最后台湾就要由共产党接管了。蒋介石气咻咻地说:“如果台湾赞同这个建议,那么对国民党人,对我们的士兵,对生活在本岛的百姓,对海外侨胞及大陆的中国人将产生毁灭性的影响。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当蒋介石拒绝“新西兰提案”的消息传回到白宫时,艾森豪威尔大惑不解,冲着杜勒斯发问:“约翰,我真不明白,这位委员长是怎么想的?他误解了我们诚实而又认真的建议。”转过身后,艾森豪威尔冲着桌上的地球仪咒骂道:“这些该死的小小沿海岛屿,有时我真恨不得让它们都沉下去,在这地球上消失掉!”

  由于蒋介石的坚决反对,“神谕”提案被搁置起来。

  艾森豪威尔迁就蒋介石,是怕蒋介石在绝望中与他撕破脸,任着性子干,那样,整个东南亚的反共包围圈就可能溃堤。他认为,“就目前而言,中国国民党人的士气对我们是重要的;抛弃蒋介石,我们可受不了”,这会严重损坏美国在亚洲反共国家面前的信誉。因而,他不得不在蒋介石的强硬态度面前做出了某些妥协,安抚一下台湾当局,加快了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谈判进程。

  原先,美蒋在条约中最有争议的是最大的适用范围。现在达成了妥协,把美蒋共同防御范围扩大到台澎之外。美国做了让步,暗示美国可考虑承担台湾、澎湖之外的中国领土义务,但在何种情况对哪些领土适用未作解释。美国让步了,它也要求台湾做出让步。美国主要担心台湾当局擅自采取军事行动,把已承担条约义务的美国拖入其中,而不能自拔,因此美国要求台湾未经美国同意不得采取任何重大的军事行动。蒋介石虽不满意,但为了条约能签订,只好让步,同时要求美国不要将这写入条约正文。美国立即同意以换文的方式来表达。

  美、蒋正式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是在1954年12月2日。

  条约在海峡这边激起强烈反响。

    1. 季春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国家治理的实施路径探析
    2. 毛泽东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开拓与奠基
    3. 批转地方经验: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制度创设的探索
    4. 毛泽东领导新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5.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国家工业化的探索及基本经验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以我为主”学习外国文化的战略思考
    7. 毛泽东政治协商的价值目标、基本职能与中国特色
    8. 毛泽东关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9. 毛泽东领导创建人民战争战略基地的历史考察
    10. 论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基本原则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