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论点荟萃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资企业政策探析
发布时间: 2010-07-27    作者:王晓明    来源:《北京党史》 2010-07-27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中国成立至1952年,为适应政治、经济和外交重建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对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其在华最终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新中国对外资企业的政策是历史地形成的,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它最终服务于新中国国家重建的需要。同时,外国对华政策也制约着新中国对外资企业的政策。解放战争期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共对外资企业持有暂时保留的态度。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共明确提出对外资企业予以保护,因此部分外资在华企业保留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将外资在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纳入全国统一的经济管理计划中,在税收、劳工、福利、就业政策等方面与中国私营企业甚至公营、合作社企业同等对待,从根本上改变了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环境。有关劳工、工会、保险等法令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地位和福利待遇,外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大提高。而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相关规定,更加促成了外资在华企业的锐减。急剧变化的国际环境,尤其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促使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制订专门针对外资企业的政策,使之成为外交政策的一部分。1952年底,凡有关国计民生、带有垄断性的外资企业,如煤矿、机器制造、石油、造船等,已基本转归国有,轻工业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卷烟、肥皂等企业也基本收归国有。
    1. 1949-1952年上海对外贸易状况的变化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贷绩效分析(1950~1957)
    3.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路径建构与现实启示
    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贯彻“四面八方”经济政策的实践与启示
    5.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6.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研究评述
    7.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经验
    8.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种痘运动
    9. 新中国成立初期归国留学生群体政治认同的生成机理与影响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 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当代启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