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辨析 >> 把握历史主流
历史、记忆与见证的类型
发布时间: 2018-03-27    作者:阿莱达·阿斯曼 陈国战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0-25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本文聚焦于记忆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受大屠杀影响,这种关系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记忆曾被历史学家当成不可靠的、歪曲的材料而丢弃,现在它却被看成重构历史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记忆从史学的对手变成了搭档。现在人们提出的问题不只是过去发生了什么,而且还包括事件是如何被经验的,又是如何被人记住并传递给后代的。录像见证是一种新的记忆—历史类型,这种由创伤故事组成的档案一方面不同于其他自传体叙事,另一方面也不同于法律见证。录像见证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在那些受害者的声音和影像与那些倾听他们的人之间建立起跨越代际的联系,从而超越了家庭记忆的局限——通常情况下,家庭记忆都会在三代以后逐渐消失。 

  全文见附件 

  1. 历史_记忆与见证的类型_阿莱达_阿斯曼.pdf
  1. 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成因、表现及其危害
  2. 宋月红:理论联系实际不应忽视历史
  3. 正视历史 维护和平——写在抗战胜利68周年之际
  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5. 历史的客观性何以可能—兼为唯物史观辩护
  6. 创新历史书写的试验文本——读《共和国期刊60年(1949~2009)》
  7. 《历史的碎片:侧击辛亥》
  8. 认真学习,正确对待历史
  9. 历史、统计和理论
  10. 李克强:牢记历史教训才能开辟未来永葆和平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