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研究
创新历史书写的试验文本——读《共和国期刊60年(1949~2009)》
发布时间: 2011-09-22    作者:王春敏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1-08-22
  字体:(     ) 关闭窗口
   自古而今,大凡经久流传的史著无不标新立异。《史记》如此,《汉书》亦然,皆以首创历史书写体例而彪炳千古。推古及今,在传播手段和阅读方式日益多元和丰富的现代语境下,如何创新历史书写的文本形式并被读者所接受,成为考量一本史著文本价值的标准。由李频主编、中国大百科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传播学重点建设学科成果、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项目、北京市出版传播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团队成果《共和国期刊60年(1949~2009)》(以下简称《共和国期刊60年》)大致翻阅之后,给人的总体感觉正是一种新鲜的阅读体验:视角新,体例新,形式新。静心细读,在这本别开生面的期刊史中,我们更看到了其作为试验文本的探索旨趣,这是一部图文结合的“杂志书”。

1949年到2009年,共和国60年的期刊状貌异彩纷呈,千头万绪。选择恰当而新颖的角度切入,颇费思量,也颇见功力。《共和国期刊60年》不同于我们一般所见的期刊史著作,对当代期刊的发展进行条分缕析的介绍却极少深入期刊本身。在这部书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新鲜的眼光和专业的角度。主编李频先生在该书“后记”中强调:“最应该坚守的是社会与文化理性,最应该强化的是:在60年中国社会变迁中看中国期刊”[1]。明乎这一贯穿全书的主线,足见编者对于共和国60年期刊发展的深刻体悟,期刊是映射社会发展、引领时代风向的见证。该书确立的“以年系事,以事系刊,以类相从”[1](p.凡例)的编纂原则,正是基于以60年社会变迁为参照系下的期刊生态为视角,立体呈现共和国60年期刊发展的整体图景。

值得称道的是,如此厚重的题材,如此宏大的背景,却并没有使这部书读起来艰涩难懂、枯燥乏味。相反,它带给我们的是轻松愉悦、反复阅读的乐趣,而且不必从头读起,可以依个人兴趣、需要选择性阅读。这种新鲜的阅读体验,除了源于该书独特而新颖的视角之外,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对期刊最直接、最具体的解读,以及对期刊封面的大量使用,仿佛使当时的情景得以重现。期刊封面就像时代的面孔,记录了社会变迁、观念交锋等值得被历史所铭记的重要时刻。如果将各类期刊的封面依次排列,你会惊异的发现,这就是一部生动的社会变迁史。

《共和国期刊60年》一书使用了大量的期刊封面,这种充满创意的著史方式极具创新价值:其一,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当下,传统阅读方式受到挑战,图片的功能被放大。在这部书中,以期刊封面为主的图片不再是点缀与装饰,而是跃升为串联全书脉络的主角,在你展卷阅读之时首先进入视线的正是这些标志着时代思潮起落的封面。其二,封面是期刊真实而生动的

面孔,是最能表征期刊风格特征的元素,以此为视角,不仅还原再现了共和国期刊的历史语境,而且那些曾经熟悉的封面给我们带来了真切直观的感受。

因而,《共和国期刊60年》一书以新鲜的视角沿着一明一暗两条主线铺陈,即明线是以年代为序、以期刊封面导引的相关史料的呈现,暗线则是60年的中国社会变迁下期刊的发展史。在这一视角之下,纷繁驳杂的共和国60年期刊发展路径被梳理清晰,以宏大叙事为基调却不失轻松阅读之乐趣。

体例新是该书的另一创新,将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有机结合,以文摘加图录形式对共和国期刊进行总体描述。正如编者所言,“本书意在为期刊界存史,非为期刊业写史”[1]。“存史”强调的是对客观事实的记录与整理,而“写史”则更多的加入主观的分析与判断。《共和国期刊60年》所创新的历史书写体例,旨在真实、客观、有选择地将这一时期的期刊风貌保存下来,因此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部立体多维的期刊史著作。如此独具创意的书写体例,兼顾了读者多层次、多角度的需要。一般读者,即使对期刊史所知不多,也可以凭借自己对期刊的阅读兴趣按图索骥,找到曾经关注过的期刊往事。对于专业读者来讲,这本书作为共和国期刊发展的编年史,其资料价值自不必说,而且创新的体例使浏览和查阅的过程总会有新的发现。

    1. 历史、记忆与见证的类型
    2. 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成因、表现及其危害
    3. 宋月红:理论联系实际不应忽视历史
    4. 正视历史 维护和平——写在抗战胜利68周年之际
    5.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6. 历史的客观性何以可能—兼为唯物史观辩护
    7. 《历史的碎片:侧击辛亥》
    8. 认真学习,正确对待历史
    9. 历史、统计和理论
    10. 李克强:牢记历史教训才能开辟未来永葆和平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