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台湾及两岸合作交流
“汪辜会谈”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10-04-27    作者:口述/唐树备 整理/张 桦    来源:中国网 2010-04-27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自家地方实现“汪辜会晤”

1998年10月14日,81岁的辜振甫先生偕夫人严倬云踏上久违53年的大陆土地,他将与汪道涵进行“汪辜会晤”。因为与过去双方事先商定议题的汪辜会谈不同,这次只是交换意见,没有商定的议题,只算是会晤。但这次是在中国自己的地方谈,就自己的问题交换意见,而不是在外国。

“汪辜会晤”在上海和平饭店举行,双方达成了四点共识。其中最重要的共识是两岸可以进行政治、经济对话,另外一项共识是邀请汪老访问台湾。较之过去只可以谈事务性问题,现在两会可以谈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这对两会和两岸关系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我和夫人到上海接机,参加汪辜会晤。辜振甫一如上次“汪辜会谈”中一样幽默风趣、儒雅健谈。

“汪辜会晤”结束后,我和夫人陪着辜振甫先生及夫人从上海到北京。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参访、会晤活动。55年前,辜先生曾到过北京。经过两岸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如今再访北京,辜振甫不禁感慨万千地说:“无论如何,总算是来到了北京!”

在北京,钱其琛副总理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名义会见了辜振甫。双方的谈话集中在台湾的国际政治活动空间。我记得辜先生对钱其琛说,台湾目前的国际空间是大陆打压的结果。钱其琛则告诉他,不是大陆打压台湾,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因为中国大陆发展了,在国际影响大了,很多国家要和我们建交,自然就和台湾断交。这个趋势还会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是在钓鱼台的四季厅接见的辜振甫,十月的北京正值最好的季节,从四季厅放眼窗外,一片片的树林层林尽染,各种树木的叶子呈现出绿、黄、红的色彩,非常富有立体感,美不胜收。在这样的美景中,江泽民和辜老先生愉快地交谈了两个小时,在平静、坦率的气氛中对涉及两岸关系的重大问题交换了彼此的看法。

酷爱京剧的辜振甫,在大陆方面的安排下,先后在上海的兰心大戏院和北京的长安大戏院,出席了名家荟萃的京剧晚会。辜先生也粉墨登场,走到台上唱起浑厚、激越的京剧《洪羊洞》,“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赢得满堂喝彩。

在上海期间,受在美国纽约的蒋宋美龄女士之托,辜振甫夫人还去靠近虹桥路的公墓,为其父母扫墓。大陆有关方面对此给予了协助。

19日上午,辜先生和夫人圆满结束了大陆的参访、会晤,我和夫人一直将辜振甫一行送到北京首都机场。在候机室里,辜先生再次感谢大陆方面的盛情接待。他还对我说,希望有机会到北京大学演讲。分别时,我们双手相握,相约汪道涵会长访问台湾时再见。但是,终因李登辉提出“两国论”,两岸关系再度出现停滞。汪老最终没能去成台湾。而这次分手竟成为我与辜老先生的最后诀别。

    1. 两岸历史性握手——“汪辜会谈”始末
    2. 汪道涵的故乡情
    3. 岛内反对“台独”、赞同“九二共识”的主流民意
    4. 台湾选战的“定海神针”
    5. 2011年对台工作会议举行 贾庆林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6. 海峡两岸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侧记
    7. 陈云林与江丙坤签署《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
    8. 谋求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
    9. 两岸互释善意方能行稳致远
    10. 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开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