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4月26日下午,陈云林和江丙坤交换协议文本。当日,海协会和海基会在南京紫金山庄签署《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三项协议。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两岸三通的现状
2009年4月26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26日下午在南京紫金山庄签署《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
第三次“陈江会”今签三协议、发表一共识,俾补阙漏,毕二次“陈江会”未竟之功,宣布将开通两岸定期航班、就大陆资本赴台投资达致共识,标志着两岸“三通”已经全面实现。
“三通”发展的轨迹
1.1通邮
在邮政业务方面。1993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签署《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两岸邮政部门正式互办挂号函件业务。
在电信业务方面。1996年,中国电信与台湾中华电信建立两岸直接电信业务关系。通过1999年、2000年先后建成的中美、亚欧、亚太海底光缆,建立了两岸直达通信路由。两岸电信部门已开办电话、数据通信、移动电话漫游、电视电话等业务。
1.2通航
在海上通航方面。1997年4月,福州、厦门和高雄间的海上试点直航开始运行。2001年初,考虑到金门、妈祖民众的需求,大陆方面为金、马与福建沿海地区的海上通航尽力提供协助。双方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采用只挂公司旗的方式,开通了两地海上客运、货运航线。
在空中通航方面。1995年12月、1996年8月,澳门航空、港龙航空分别开辟了澳台、港台航线,实现了大陆经澳门、香港至台湾“一机到底”的间接通航。2003年春节期间,为便利台商返乡过年,大陆方面采取灵活务实的办法,批准台湾6家航空公司共16架次包机,从台北、高雄经停港澳至上海往返接送台商。
1.3通商
在两岸贸易方面。从1979年开始,大陆方面即对台湾产品开放市场,并给予免税、减税等优惠待遇。两岸贸易金额1978年为0.46亿美元,2003年增至583亿多美元。根据2002年统计,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台湾是大陆第二大进口市场。
2008年12月15日 台湾《中国时报》12月15日发表社论指出,封阻了近五十年,讨论了近二十多年的两岸大三通,正式从今天开始,迈出了全新的一步。这意味早就升火待发的两岸海空直航及通邮将全面启动,这其中包括海运部分不必再弯靠第三地,已经在实施的周末包机将扩大为平日包机,两岸邮件也将缩短成两天即可送达,这历史性的一刻,究竟能为未来的两岸关系造成怎样的改变,目前真的还很难评估,但可预见对两岸民间的互动,将形成相当深远的效应。
外国媒体的特别关注
12月15日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岸之间的“大三通”正式启动。对此各国媒体进行了特别关注,并纷纷进行了报道。
法新社报道称,两岸日常直航周一正式开始,这是中国大陆与台湾关系迅速改善的又一行动。两岸直航有望使两岸关系更进一步。
台湾东吴大学一位专家表示,“随着两岸交通费用的降低和时间的缩短,这标志着两岸将开始更频繁的民间交流和商业往来。”
美联社报道称,两岸直通将开始一个新纪元,航空和海运的直通正式结束了海峡两岸日常联系的60年隔阂。
自马英九当选台湾当局领导人以来,两岸关系不断改善,中国大陆与台湾双方同意暂抛开政治分歧,共同关注两岸经济和贸易合作。
《美国之音》报道称,两岸直航是1949年来的第一次。根据11月份达成的协议,双方将开始直接货运和定期客运航班。这些在过去只在周末和主要节日期间开通。
海峡两岸官员说,直航将改善两岸关系,大幅度降低两岸之间来往的旅客和商业成本。
英国广播公司也对台海两岸全面启动“大三通”进行了报道,报道称随着海基、海协两会签订的协议正式生效,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通邮与通航自1949年以来首次全面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