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刊剪辑 >> 抗美援朝专题 >> 战史资料、研究 >> 战局控制、联合作战
朝鲜保卫和平全国委员会委员长 韩雪野谈朝鲜战争
发布时间: 2010-07-22    作者:梁田    来源:人民日报 1950-11-25
  字体:(     ) 关闭窗口

  (问)我们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到达贵国时,贵国人民有什么感想?

  (答)中国人民志愿部队的到朝鲜,我国人民是十分感激与钦佩的。当中国人民志愿部队经过一个朝鲜农村时,我恰巧住在那村里。村上农民们正在修路,看见有新的部队经过,都很惊奇。当他们知道是中国人民志愿部队来了,消息立刻传开去,大家十分兴奋。那时天色已晚,农民便请他们到村子里安歇。中国志愿兵告诉他们:“我们来是要打败美国强盗,一点也不能麻烦乡亲们。”中国志愿兵谢绝了朝鲜农民们的邀请,只向他们借了些玉米杆。玉米杆在朝鲜是废物,他们不知道中国志愿兵借去作什么用。夜间他们到村外一看,才知道中国志愿兵将玉米杆塔成三角式的小棚,将头伸进去,身体露在外面,他们就这样地睡在那里。第二天一早,中国志愿兵即将玉米杆完整的送还原主。朝鲜农民们向中国志愿兵说:“你们来和我们的人民军一道作战打美国强盗,只喝我们的水,只呼吸我们的空气,一点也不用我们的什么!我们要招待招待你们,我们才过意得去啊!”但是中国志愿兵说:“谢谢你们!我们不能接受你们的招待!”

  在另外一个农村中,我听到了孩子们唱中国歌子。我问一个孩子,跟谁学的中国歌呀?他说:“跟中国志愿兵啊!昨天晚上我正在愉快的玩耍。庄上过着中国志愿兵,我于是跟他们一块走,志愿兵中有位叔叔吹着口琴,一面走着一面高兴的唱着,我跟着他们走了好远好远,便学会了他教给我的歌子!”

  我来中国时在朝鲜北部的江界城住了几天。最初因为疏散的关系,在街上我连笔记本也买不到,商铺都关门了。那天晚上,我们听见了一些声响:最初是脚步声,其后是马蹄声、大车声和汽车声,有顺序地响着过去。人们都起来看,才知道是中国志愿兵往前线开。大家都兴奋极了。第二天,街上的商户都回来开门作生意。我问他们为什么昨天不开门呢?他们说:“中国人民志愿部队都开来了,我们的最后胜利更有把握了。还不开门做生意吗?”

  无论在城市中,在农村中,朝鲜人民都兴奋的谈论着中国人民志愿部队的到来。

  (问)先生近几天来对于我国的抗美援朝运动的印象怎样?

  (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正轰轰烈烈普及到全国,这个运动是强大有力的。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的领导工作值得我们钦佩。我从所看到的一切,深深感觉到中国抗美援朝运动的无比的力量。这种力量使我更加提高了争取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的信心。我向中国人民表示我深挚的兄弟的谢意。

  我们中朝两国在驱逐共同敌人的战役中必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因为我们共同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我在北京的短短时间里,看见了中国人民和她的军队都具有极明确的认识:我们的敌人是谁?我们的朋友是谁?我们为什么作战?每一个中国人都明白,不粉碎美国的侵略,就不能有幸福的自由的生活,就不能保卫人民的胜利的果实。从这种认识中可以而且已经产生无敌的力量,使我们战胜美国侵略者的信心大大增强。

  中国人民在消灭日本侵略者及美国走狗蒋介石匪帮的长期战争中像巨人似的站立起来了,这说明人民的力量永远是不可征服的,一定要胜利的。现在美国侵略者将战争火焰烧到我们朝鲜人民的家中,烧到中国人民的门前,它以为我们中朝人民会在它的威吓下低头的,但是它的算盘打错了。无数的朝鲜青年男女参加到人民军的战斗行列,我们的陆军、空军正一天比一天壮大,我们的工厂、矿山和学校、农村一致的走向战斗。这就是我们朝鲜人民必然获得胜利的保障。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参加战争后,这一胜利因素更加坚强有力了。

  全世界的人民热烈支援着我们的正义斗争。帝国主义阵营已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感到恐惧而且互相埋怨了。无疑的,更惨淡的前途等候着他们。

  我在北京的工厂、学校和街头,凡是我到过的地方,都看到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他们的力量,我坚决相信:中朝人民必将最后击败美国侵略者,必能建设美好而幸福的未来。中朝人民的友谊与团结将是牢不可破的!

    1. 志愿军首次陆空联合作战的周密部署与实施
    2. 美国、中国与朝鲜停战谈判中的战俘遣返问题
    3. 望海楼:朝鲜战争为何不该忘却
    4. 论朝鲜战争的起源与中国参战
    5. 朝鲜战争与东北工业布局的调整
    6. 朝鲜战争中交战各方损失了多少兵力?
    7.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8. 楚 云:朝鲜战争后的另一幕“战争”
    9. 戴旭:朝鲜战争给现代政治的启示
    10. 《1950-1953朝鲜战争备忘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