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辨析 >> 维护国家荣誉 >> 关于“抗美援朝”
朝鲜战争中交战各方损失了多少兵力?
发布时间: 2016-05-05    作者:徐焰朝    来源:思想理论动态参阅·文史参阅 2013-03-06
  字体:(     ) 关闭窗口

  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上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局部战争,交战双方最终打成平局而都未能控制战场,因而各自对敌方伤亡数只能估计而无法准确统计。战争结束几十年来,只有朝鲜人民军方面至今没有公布自身损失数,其他参战各方都相继公布过自身的伤亡数,不过在不同时期公布的数字都有差异,且因计算方式不同造成总减员数统计也不相同。

  抗美援朝战争统计为中国 战争史上最精确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次对内对外战争中,腐败的封建王朝和民国政府都没有做出过准确的人员损失统计,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军队吃空额、逃亡严重,国内又没有完整的户籍制度。例如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共征壮丁1400万名,因开小差、虐待致死等原因,补充到军队只有590万人,各种统计中又虚报成风,作战损失数基本都靠估计,误差极大。1945年抗战胜利时,国民党政府按照估计声称国内军民共死亡600万人,而到50年代中期新中国政府为对日索赔和审判战犯时进行统计得出的死亡数字则为1200万人。到了90年代国内重新统计,加上受侵略者折磨虐待而死者,将抗日战争中国内总死亡数定为2100万人,加上负伤1400万人,总计伤亡3500万人。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新中国已有了统一的国家政权和完整户籍统计,此后的各参战部队也有了详尽的战报和人员名册,对战斗减员人员的统计基本准确。不过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直至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政府一直未对外公布过自己在朝鲜战争中的伤亡数字,因此外部有了一些夸大不实的数字。

  美国和韩国根据自己战时的估计,一再公布对中国军队的伤亡数目,其实都很不准确。朝鲜停战时,美国掌握的“联合国军司令部”宣布的总战果是杀伤中国军队92万人(估计其中死亡为30万~40万人),连同朝鲜军队在内共杀伤142万~150万人,又称己方的伤亡只有对方的1/3(共46万人,包括美军14万人、韩国军队30万人和其他国家部队1万多人),并将此作为炫耀的依据。后来台湾当局和一些别有用心者又编造出夸张离奇的中国参战死亡数字,比参战者美国公布的数字还高得多,这只能让人嗤之以鼻而不值一驳。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增强了历史资料的公开性,在80年代初曾公布志愿军共有36万人伤亡,这个数字只是志愿军司令部计算出的纯减员数字(即不可重返前线者的总计)。根据卫生勤务部门准确的阵亡统计和医院接收伤病员统计,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总损失数是:

  战斗和事故死亡114084人;

  负伤383218人(因包含两次以上负伤而存在重复统计);

  患病后送入院治疗455199人(因包含多次住院同样存在重复统计);

  战场失踪25621人。

  战争期间根据解放军后方卫生部门的统计,医院中的负伤人员有21679人不治身亡,还有13214人病死。按以上数字总计,共有148977人牺牲。当然,这一数字未包括失踪人员中的死亡者,也未包括支前民工。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中的烈士数为何一再增加

  抗美援朝结束40多年后,20世纪90年代,丹东建立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馆时要求在纪念墙上把所有牺牲者的数字标明。为此,纪念馆汇集全国各省市民政部门的牺牲人员统计,因有抚恤金发放名册而精确到每个人。纪念馆将各省的数字相加后,得出的烈士总数为171669人。

  纪念馆建立十几年来,各地民政部门又陆续增报了一些抗美援朝烈士,至今纪念馆的统计已增长至183108人。

  按照军委和卫生勤务部门的统计,抗美援朝战争中确切的牺牲者为14.8万人,为何民政部门的统计又多出了3万多人呢?笔者曾查看过战时的统计报告并询问过当年后勤部门的负责人,也向丹东纪念馆做过了解,对出现这种差异大致可以解释为以下原因:

  第一,志愿军失踪的2.56万人员中有2.13万人被美军宣布为战俘,还有几千名下落不明者显然系死亡;

  第二,战争中有60万名民工入朝支前,其中一些人在敌机轰炸下牺牲,他们未列入志愿军损失统计,却被各地民政部门同样列为抗美援朝烈士而加以抚恤;

  第三,一些伤病人员在战时或停战初期复员回乡后因伤病复发去世,经家属要求也被当地民政部门算作抗美援朝烈士(家属也可得到抚恤金)。这些死者因已退伍未再列入军队统计,却出现在民政部门的统计中。

  近些年来,各地又有一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负伤致病返乡后死亡者的家属提出追认烈士并予抚恤的补充要求,其中不少得到民政部门承认,因此便出现了数字继续增加的现象。

  考虑到上述复杂现象,对抗美援朝战争牺牲的表述,似乎这样讲较为客观──志愿军在战场阵亡11万多人,加上参战人员中伤病和其他原因的死亡,中国方面在战争中共牺牲了18万人。

  志愿军在战争中被俘人员除死亡者外,停战时在美方战俘营中留有2.13万人。这些人中有7100人分三批(伤病战俘遣返、自愿遣返、解释动员遣返)得到遣返,美国将另外1.42万名所谓“不愿遣返”的战俘送到台湾,加上“反共义士”的头衔补入国民党军队。

  至于朝鲜人民军在战争中的损失,2000年中国方面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50周年时曾公布过其伤亡共26万人的数字(未说明其中死亡数),志愿军领导在回忆录中也说过经计算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约为9万人(美方曾公布拘押朝鲜14万人和11万战俘的数字,事后宣布其中包括一些平民)。战时朝鲜人民军由中朝联合司令部指挥(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中国方面对其损失数字的了解应该是比较清楚的。

  “联合国军”方面在朝鲜战争中的人员损失

  中国出兵抗美援朝虽然付出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代价,总数量却少于对手。在火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这种对比说明志愿军有很高的作战技能。据中朝双方于1953年8月14日通过报纸电台宣布的数字,共歼敌109万人(朝鲜在后来公开数字中又有增加),其中美军39万人、韩国军队66万人、其他国家军队2万多人。志愿军司令部的统计是共歼敌70万人。当时对外宣布的这个“歼敌”数字,是采取“一锅煮”的办法,即不宣布毙、伤、俘的分类数字,其原因是有大批韩国战俘已补入朝鲜人民军,另外战俘失散、病亡者也较多。了解朝鲜战场情况的人都清楚,当时志愿军在多数情况下未能控制战场,因敌方死伤人员大都已后运而只能靠估算,因此不可能很准确。

  据美军在停战后宣布,美国军人共死亡33739人,战斗负伤103284人,韩国军队战斗伤亡共30.5万人。在上述死者中,美军还宣布包括5800人在对方看管下因伤病死亡的被俘官兵,这就使9500名战场失踪者在停战后只有3700人作为战俘被遣返。韩国军队共有9万多人在战场上失踪,最后只有7000人作为战俘被遣返(其余大多被补充入朝鲜人民军)。

  朝鲜战争结束后几十年间,美国和韩国政府又一再公布过其战时的死伤人数,其总数大大超出停战时公布的数字,甚至比中国方面在战时的“歼敌”总数统计还要多,这说明志愿军在战时歼敌的总估算还是比较谨慎和保守的(只是对美军损失的估算多了一些)。如据1953年10月23日美联社电,“联合国军”发言人便称美国及盟军再加韩国军队的人员损失总计为1474269人。此言一出,舆论普遍质疑,于是美方又改称其中包括一些非军事人员。

  1995年,美国在华盛顿修建了朝鲜战争死亡者纪念墙,将每个死者的姓名和家乡都刻在上面,结果将各州民政部门的名单相加后,竟得出了54246人的数字,比战时军方统计多出2万多人。当时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表示惊讶,随后经分类研究后解释说,比原来计算的死者多出的数字包括朝鲜战区非战斗死亡2835人(如事故、车祸等),以及战区外死亡17672人(即在朝鲜战争时期美军在其他地区担负相关任务的死亡军人、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因伤病死亡的军人)。由于美国对战争死亡军人的抚恤金很高,一些遗属便把与朝鲜战争能牵连上的死亡军人都算在内,并得到民政部门承认。

  韩国战后几十年提升死者统计的幅度最大

  在朝鲜战争期间,韩国政府不愿多谈自己的损失。进入70年代以后,韩方陆续公布了几种版本的战时伤亡数字,结果是越算越多。90年代韩国官方出版的《韩国战争被害统计》,宣布其军人死亡137899人,受伤450742人,却称这一统计不包括警察、民团等非正规军。韩国战争博物馆统计,其军人在战时死亡合计152279人。韩国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出版的11卷本的《韩国战争史》,又宣布其军事人员(包括正规军、警察和非正规军)共死亡227800人,受伤717100人,失踪43500人,合计损失988400人。这个损失数大大超过中朝联合司令部在战时对李承晚集团杀伤的总计。

  2000年10月,中韩双方举行历史讨论会时,笔者曾询问过韩国军方代表,上述统计以哪个为准确数?其回答是死亡22万、负伤71万军事人员比较准确。韩国政府的数字统计如此前后不一致,主要是因政府和军队在朝鲜战争初期出现了全局性混乱,战时为影响军心民心又有意少报损失。战后韩国因经济发展和对战时伤兵和死者的优抚增加,加上民选政府又不再掩盖损失,不断发掘出新资料并有新的申报,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死伤统计数字。

  军队和民政部门对战争死亡者统计差异的现象,其实在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加国在战后对死亡人数的统计一般也是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便是一些原来未列入统计的死者(主要是因伤、事故或在战场之外)家属要求追认,这除了享受荣誉外还包含有领取抚恤金这类经济利益。

  在战争期间,交战各方公布的歼敌数和自身伤亡数字,又受政治宣传的因素影响,往往存在夸大、缩小或不公开等现象。一般是在战争结束若干年后,史学工作者才能根据比较可靠的材料进行客观的研究分析,并从中得到比较合乎实际的结论。

    1. 志愿军首次陆空联合作战的周密部署与实施
    2. 美国、中国与朝鲜停战谈判中的战俘遣返问题
    3. 望海楼:朝鲜战争为何不该忘却
    4. 论朝鲜战争的起源与中国参战
    5. 朝鲜战争与东北工业布局的调整
    6.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7. 楚 云:朝鲜战争后的另一幕“战争”
    8. 戴旭:朝鲜战争给现代政治的启示
    9. 《1950-1953朝鲜战争备忘录》
    10. 陈辉:世界目光审视朝鲜战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