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国梦 >> 专家解读
中国梦的由来、意义与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 2013-07-08    作者:王树荫    来源:光明日报 2013-07-08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梦是古代中国辉煌文明的传承,也是近代中国不懈奋斗的延续,更是当代中国理想目标的升华。中国梦的提出,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方略,展现了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蓝图。
  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在实现进程中需明确长远目标、中期计划和当前任务,坚持长远目标和行动方案相衔接的原则;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的高度统一,要把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社会进步,同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坚持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人民富裕相协调的原则;不同群体对中国梦会有不同的愿景和诉求,中国梦宣传教育要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教育结合起来,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甚至容许解决实际问题后再解决思想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王树荫
    1. “四个全面”战略彰显实践哲学旨趣
    2. 崔建周: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特点
    3. 立足群众 清新文风
    4. 把群众冷暖时刻放在心上
    5. 植根群众须抓核心
    6. 高彬:为什么六大以前没有提出指导思想问题
    7. 朱文鸿:密切联系群众贵在有效沟通
    8. 温家宝出席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典礼
    9. 王炳林:心里有群众才会有好作风
    10. 重读马克思——我的学术自述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