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学术史
重读马克思——我的学术自述
发布时间: 2010-06-01    作者:杨 耕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6-01
  字体:(     ) 关闭窗口
   杨耕,1956年生,安徽合肥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2部,其中,代表作为《杨耕集》《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先后获国家级奖6项。

  我的专业、职业和事业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之所以如此“钟情”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学说。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我看到了一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彻底批判精神,透视出一种对人类生存异化状态的深切关注之情,领悟到一种旨在实现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强烈使命意识。以“有生命的个人”为前提,以改变世界为己任,以实现人类解放、“确立有个性的个人”为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向我们展示出对人的现实存在和终极存在的双重关怀。这是全部哲学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关怀。

  当然,我注意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争论持久而激烈。从历史上看,一个伟大哲学家逝世之后,对他的学说进行新的探讨并引起争论,不乏先例,但像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在世界范围引起广泛、持久、激烈的争论却是罕见的。马克思的“形象”在其身后处在不断地变换中,而且马克思离我们的时代越远,对他认识的分歧就越大,就像行人远去,越远越难辨认一样。于是,我开始重读马克思,并企望走近马克思。 

    1. 杨耕:与哲学连成一体
    2. 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性转变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路径研究
    5.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进展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光辉榜样
    7. 创造性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9. 贾高建: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10. 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