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国梦 >> 专家解读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
发布时间: 2013-07-08    作者:王炳林    来源:光明日报 2013-07-08
  字体:(     ) 关闭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这要通过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来得以实现。民族复兴有两个标准:一是我们的文化要处在世界先进文化的前列,民族的文明素质有很大提高;另一个是我们的民族要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梦也是人民的幸福之梦,是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期待。人民幸福也有两个标准,即经济上的富足和精神上的丰富。
  中国梦的时代价值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中国梦是对我国近代以来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精神的一种继承与弘扬,它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奋斗精神和思想一脉相承,更是对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史的继承与弘扬;中国梦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自信提升的体现,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果给予我们的自信的深度表达;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政党,都需要有精神支柱与共同追求,才能够发展强大,中国梦正是从凝聚共同理想,推动全面发展这个角度来讲的;中国梦是话语体系与世界文明接轨的表现,中国梦语言简洁,便于世界了解中国,也易于被世界所认知和接受。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王炳林
    1. 冷溶: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2.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
    3. 铭记抗战历史 实现民族复兴
    4. 温家宝出席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典礼
    5. 王炳林:心里有群众才会有好作风
    6. 重读马克思——我的学术自述
    7. 朱晨 李正华:习近平关于忧患意识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8. 姬文波: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战略指引
    9. “努力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防”
    10. 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几个重大关系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