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胡乔木晚年对中共党史及地方志研究的理论贡献
发布时间: 2011-10-20    作者:鲁书月    来源: 2011-10-20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对中共治史原则的新思考

  第一,科学性的原则

  沙健孙回忆说:“要加强党史工作的科学性,这是乔木同志反复强调的一个思想。”胡乔木认为:“党史工作的战斗性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我们依靠的是科学,依靠的是真理。这种战斗就是科学与反科学的战斗,是真理与谎言的战斗,……因此,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论证来阐明我们党的历史的各种根本的问题。”胡乔木传编写组:《胡乔木谈中共党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89页。

  所谓科学的态度,也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到客观的历史是怎么样,写出来的历史也就是怎么样。所谓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论证,就是要把历史当做科学来研究。要详细地占有材料,特别是掌握原始资料,“并把这些资料甄别清楚,才能弄清历史事件的真相和来龙去脉,才能写出有战斗力的历史论著”。同上书,第392页。晚年胡乔木就是采用这种态度对中共党史上许多人和事进行客观、公正评价的。这些评价主要散见于他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和《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审定以及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讲话、谈话中。

  例如,“像古田会议的背景、中央苏区肃清‘AB团’、‘社会民主党’和富田事变、百团大战、延安审干和‘抢救’运动、1947年土地会议、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抗战胜利前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等等这样一些有争议的、比较敏感的问题,他都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杨尚昆等著:《我所知道的胡乔木》,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第56页。沙健孙说:胡乔木的“这些论断,……鲜明、准确,符合实际情况,得到了党史界的广泛赞同。”杨尚昆等著:《我所知道的胡乔木》,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第56页。

  胡乔木主张,对在中共历史上犯了这样或那样“错误”的人,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过分强调某个人犯了错误,而对这个犯错误的人的功劳就不敢提了,甚至一笔抹杀,这样不好。“对党本身,对国内的各种政治派别、政治集团(比如说国民党)、政治人物,都要有一个公正的态度”胡乔木传编写组:《胡乔木谈中共党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0页。。

  胡乔木在主持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时,就采用了科学的分析方法。这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分清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不能把正确的当错误,也不能把错误的当正确;二是指导思想正确不是肯定一切,还可能在这个问题那个问题,这个事件那个工作中间有错误;三是指导思想错误也不能否定一切,对错误还要作种种的具体分析,包括分析错误有没有指挥全局,错误在一段时间是不是占了主导地位,错误是不是得到过纠正,这种纠正是不是彻底,等等;四是指导思想上的正确和错误同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就会取得很大成绩,但是,不能说指导思想错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就没有任何的正确、任何的成绩,不能设想指导思想上的错误能够支配全党的每一个人,支配全国的每一个人,支配他们的全部思想,使他们每时每刻在每件事情上的行动都是错误的;五是对错误的责任要作分析;六是对错误的原因要作分析,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社会历史的原因,都要分析。

  在胡乔木的推动下,进入到上世纪80年代后,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中共党史研究向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迈进,向着学术化方向推进。

  第二,四面八方的原则

  胡乔木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一离不开群众的斗争;二离不开朋友们的合作;三离不开国际无产阶级和国际友人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的组织、党员和革命群众共同斗争的历史。过去搞党史研究时对这些方面不重视,只侧重在领导同志的言行,这是不行的。“历史是立体的,不是一条线,要从多方面来反映”。同上书,第342页。“我们搞党史视野要放宽一点,要从四面八方来反映”。同上书,第343页。“党本身的活动有重大意义,当然是主流,当然要表现,但支流也不能完全不表现。……党史对方方面面的人物、事件要考虑得比较周到。”同上书,第335页。

  1988年9月8日,胡乔木就《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书稿修改问题与有关同志谈话时针对党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写党史要有三个新的态度:一是要讲清楚党在人民中间奋斗,是在群众斗争的基础上引导斗争,密切地依靠群众取得胜利的,因此党的斗争不能跟人民的斗争分开。二是要讲清楚党是依靠跟党密切合作的人共同奋斗的,跟共产党合作的人应当在党史里面有他们的地位。三是要讲清楚党的广大干部和党员的作用。党中央是重要的,但是党中央并不是离开了干部和党员就能够使党的事业发展的。所以,他主张,中共党史不仅要写党的领袖(这个领袖是指一个集体)的活动,也要写党的优秀的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活动;既要写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也要写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活动;党史、革命史不仅要写大人物,也要写小人物。革命不是只有个别大人物,而是有无数小人物参加的。要有意识地多写一批党的优秀干部,在各个革命时期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也要选择一些普通的党员加以描写,这样党的历史就不是一条线的历史,也不是一个面的历史,而是立体的。

    1. 胡乔木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的提炼
    2. 程中原:胡乔木与中国科学技术事业
    3. 纪念胡乔木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当代所召开
    4. 胡乔木是国史编研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5. 《我所知道的胡乔木》
    6. 朱佳木:胡乔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初创时期的二三事
    7. 胡乔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初创时期的二三事
    8. 胡乔木与中国高等教育编辑出版专业的诞生
    9. 程中原:胡乔木与“八大”党章的修改及党章报告的起草
    10. 胡乔木反思中国二十年“左”倾错误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