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范围有差异
“大话中国书籍”不仅对学术界,也对西方政界和商界有很大影响,一些书籍成为西方各国政府政策决策者的信息来源和对华观点形成的基础,在政府对华决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面论述中国的书籍通常强调西方自由民主价值的普世性,认为遏制中国并非西方国家利益之所在,既不应该遏制中国,也无法遏制中国,没有必要采取激烈对抗的措施处理与中国的关系。这种观点反映了西方政府和学界长期以来的主流观点,对西方国家的对华政策有很大的影响。80年代后几乎每一届美国总统都持类似的观点。而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各个方面分析的有关书籍,也成了工商业与中国打交道时的指导和帮助,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
从对社会的影响来看,一些对中国持负面观点的书比客观描述中国各个方面情况特别是中国成功经验的书,更能吸引西方读者。有关“中国威胁论”的书籍就是西方对华军事战略的重要参考。此外,由于对于中国崛起隐含着的不安心理,西方朝野实际上对中国政府有什么不稳或很快会垮台一类的负面信息更有兴趣。章家敦的《中国即将崩溃》一书就是因观点偏激而引起了很多的关注,出版时不仅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在美国的国会山也很是热门。章本人因这本书而出名,多次出现在美国国会有关中国问题的听证会和其他重大政策讨论会上。这本书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包括中文。台湾的李登辉还为中文版作序,并亲自莅临该书的发行会现场。
近几年来,一些书籍在考察中国的发展模式时,跳出以西方价值观或西方中心论为基础的分析框架,摒弃了用民主自由的是非标准来审视和批判中国的传统模式。马丁•雅克的《当中国统治世界》认为西方的现代化实际上只是现代化的一个特例,不能用来照套他国的发展道路;认为中国不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而是一个建立在文明认同基础上的文化国家,中国的发展具有本身的历史和社会基础,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西方模式一味模仿。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可能与西方很多人认为的那种现代化的必然路径非常不一样。奈斯比特的《中国大趋势》提出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一种“纵向民主”,即从上到下、由下自上的民主。这些书在中国也激起了很多反响。《当中国统治世界》和《中国大趋势》等书都很快翻译成了中文,还得到了中国政界和学界权威人士的推荐。《中国大趋势》的中文版实际销量超过了英文版。一些批评家认为这种对中国的褒扬给读者以脱离实际的感觉,没有充分体现出西方人的批判眼光和洞察力。另一些人则跃跃欲试,希望写出更具有说服力的书来。客观的来看,负面的书籍对于居安思危、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国情不无裨益。一些西方人对当前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肯定,则颇具增进国人自信心的效果。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