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海外视域
中国崛起迫使美国与世界重新接触
发布时间: 2010-08-17    作者:[美]loannis Gatsiounis 译者:朱庆和    来源:《青年参考》 2010-08-17
  字体:(     ) 关闭窗口
   我们现在都知道了,中国的崛起是我们这个时代决定性的经济和政治大事。现如今,每周都有新书面世,宣布“不可阻挡的”东移、“中美共同体”的出现,或不远的将来中国要“统治”地球。西方主流媒体,特别是财经媒体,对中国“主宰”的话题津津乐道。

  但是,媒体关于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报道十分片面,特别是那些关于中国作为全球大国如何超过美国的话题。诸如中国援建基础设施项目,或某中国公司敲定一项旨在满足中国对原材料“无穷需求”的协议,这类报道可谓不少,但西方同样或更大的活动却难得见诸报端。同时,若细细比较一些关键经济数据及诸如文化影响力这类更细微的指标,就可以发现,尽管如今中国确是世界大国,但其影响力在很多方面参差不齐,不敌美国。

  不错,中国与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贸易在大幅增加,但仍比不上美国。在亚洲,中国如今是头号贸易伙伴,但仅限于低端产品,而美国掌控食物链的高端。美国在这些地区的援助和对外直接投资超过中国,其软实力仍无可匹敌,其军事实力也是如此。“仅经济实力一项绝不足以使一个国家称雄世界。”肯尼亚《东非周报》记者查尔斯·奥岩戈-奥博如是说。

  或许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正是在非洲。在媒体报道中,中国在非洲是精明的赢家,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发展援助,作为交换,获得其发展经济所需的原材料。毫无疑问,近年来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大大扩大了,但美国仍是非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占非洲贸易总额的15%,而中国仅占10%(值得指出的是,非洲不是美国贸易的重点,仅占美国全球贸易的2%)。

  在中国影响力日益上升的其他地方,比如拉丁美洲,美国仍然手握大牌。去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如今又是委内瑞拉、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和阿根廷等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是,尽管近10年来亚洲与拉美地区贸易额(主要由中国推动)增长了96%,而美国与拉美的贸易涨幅更大,达118%。

  中国和拉美的“恋爱关系”,受制于文化和地理位置上的障碍。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拉美问题专家凯文·卡萨斯-扎莫拉说:“美国和拉美注定是近邻,中国在这方面绝对竞争不过。”美国如今在该地区的软实力如流行文化、语言和理念在此地的盛行,绝非中国所能比。尽管中国试图通过孔子学院吸引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兴趣,但拉美地区会说中文以及中国能说西班牙语的人少之又少。美国也在非洲发挥软实力的影响力——从电影到音乐再到时尚等美国文化元素在非洲处处可见,非洲学生仍非常渴望去美国留学。

  上述表现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崛起迫使美国与世界重新接触,最终可能形成双赢局面。

    1. 中国崛起的特色大国外交
    2. 裴宜理:中国崛起的意义
    3. 中国崛起不会对周边构成威胁
    4. 中国崛起与中国发展方式转变
    5. 中国的崛起
    6. 阿博特政府时期澳大利亚的对华政策
    7. 美国工业化、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进程对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启示
    8. 美国学术界关于中苏珍宝岛武装冲突的研究
    9. 美国智库中国研究的新特点新趋势
    10. 毛泽东国家安全观与应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思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