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邓小平研究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 2018-10-24    作者:刘斌    来源:国史网 2018-07-25
  字体:(     ) 关闭窗口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一度泛滥。邓小平虽然没有专门就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论述,但是他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与实践体现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斗争中。邓小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对于新时代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实践

  邓小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发轫发展于改革开放初期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斗争中,有力地维护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定发展。

  (一)邓小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实践的发轫

  “文化大革命左林彪、的流毒,出现了。[1]比如出现了空谈民主、自由,[1](p.337)、片面评价甚至恶意诋毁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等言论。这种思想上的混乱,导致某些文艺作品公开宣传[1](p.391),丑化社会主义制度,丑化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美化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价值观,不但带有严重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而且对改革开放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问题引起了邓小平的关注。

  从根本上肃清极“左”思潮的流毒 极思潮不仅庸俗化毛泽东思想,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尤其是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结束后,邓小平提出:四人帮,要求。[1](p.122)要肃清极思潮流毒,既要揭露其本质和危害,更要推翻林彪、做出的错误决议和结论,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在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强调:,目的正是为了向前看1](p.147)

深刻揭露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危害 邓小平时刻警惕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渗透,他告诫全党,如果任由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势必会造成社会混乱、发展停滞。邓小平说:如果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抽象地空谈民主,那就必然会造成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的严重泛滥,造成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彻底破坏[1](p.176)为消除部分人对资产阶级的幻想,邓小平揭露了的本质和危害,他说:大民主文化大革命,。[2]邓小平要求中国共产党恢复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他说:。 [1](p.176)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较早地看清了极思潮遗毒和历史虚无主义试图否定毛泽东、[1](p.42)的图谋,认为如果中国共产党不能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就会陷入思想被动,因此,着手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邓小平说:[1](pp.305~306)为了引导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邓小平不断强调要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1](p.42)。1978年9月16日,邓小平在听取中共吉林省委常委汇报工作时,再次强调要[1](p.126)。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强调:,。[1](p.172)邓小平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试图错误评价、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言论,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提出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文化大革命左在粉碎以来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所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pp.165~166)邓小平明确指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必须反复强调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因为某些人(哪怕只是极少数人)企图动摇这些基本原则。这是决不许可的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1](p.173)

    加强中国共产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 重视对思想战线的领导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关于加强党对思想战线领导的思想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文化大革命1978年4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学校要大力加强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革命化1](pp.104~105)另一方面,强调加强党对文艺战线的领导。文艺作品能够起到给人知识、传承精神,塑造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都特别重视占领文艺阵地。文化大革命双百运用文艺创作,同意识形态领域的其他工作紧密配合,造成全社会范围的强大舆论,引导人民提高觉悟1](p.211)。邓小平还特别关注个别文艺作品的不良导向,要求对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文艺作品展开积极斗争。

    同时,邓小平主持起草了《历史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客观的、辩证的、正确的分析,纠正了当时存在的左

    (二)邓小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实践的发展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历史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3]。但是,历史虚无主义作为西方国家对华和平演变20世纪80年代一度泛滥,历史虚无主义愈演愈烈。在理论上,历史虚无主义者罔顾《历史决议》的正确结论,不顾中国从极度贫穷落后基础上的快速发展,片面的横向对比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认为在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的确不如所谓的资本主义阵营4],抓住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中的失误大做文章;混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区别,叫嚣整体地打破中国传统文化本该后继无人4](p.113)。在宣传中,历史虚无主义者推出大量片面宣扬假恶丑的文艺作品。他们尤其重视占领青年学生的思想阵地,试图误导广大青年学生对中国历史和党史的认知。根据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辑录》内容的统计,资产阶级自由化鼓吹者至少在十多所重点高等院校宣传包括历史虚无主义在内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不断提出其政治主张,公开宣讲使中国政治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四点主张多党政治三权分立自由选举新闻独立4](pp.14~17)进一步暴露了其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目的。

    针对上述情况,邓小平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清除精神污染,要求划清双百热心于写阴暗的、灰色的以至胡编乱造、歪曲革命的历史和现实的东西对党和人民的革命历史和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英雄业绩,缺少加以表现和歌颂的热忱,对社会主义事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少站在党的积极的革命的立场上提高群众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热情,坚定他们的信心2](p.43)对此,邓小平批评了党对思想战线领导弱化的现象,他说:只提反不提反右,这就走到软弱涣散的另一极端有些同志对精神污染不闻不问,采取自由主义的态度,甚至认为是生动活泼,是方针的体现。有些同志明知不对,但是不愿或不敢进行批评,怕伤了和气2](pp.38,4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1](p.367)

    邓小平对历史虚无主义本质进行了彻底揭露,指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2](p.123)由于历史虚无主义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历史观上的表现之一,因此这句话也深刻揭露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在改革开放初期,党内、国内不少人没有深刻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个别党员干部甚至持认同态度。纵观20世纪80年代,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流毒还没有减少到可能的最低限度,甚至解放后绝迹已久的一些坏事也在复活2](pp.143~144)邓小平对历史虚无主义本质的深刻揭露,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为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提供了指导。

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逐渐引发社会动荡,邓小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与实践也进一步发展。针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生的学潮,邓小平认为:学生闹事,大事出不了,但从问题的性质来看,是一个很重大的事件2](p.194)。因此,邓小平主张有分别的、合理的解决这类事件,对于大多数不明真相的青年学生主要采取疏导的方法破坏社会秩序,触犯了刑律,就必须坚决处理2](p.194)邓小平不断告诫党员干部要经常用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人民2](p.201)邓小平反复强调不允许不法分子煽动非法的游行示威,中国不允许乱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 [2](p.344)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发生后,中共中央按照邓小平提出的战略方针果断处置,妥善应对,坚决击退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进攻,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受住了考验。

  二、邓小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思想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最关键的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产物。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才能保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才能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从根本上肃清历史虚无主义。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本身就是维护党的领导 否定党的领导地位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否定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表现。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历史虚无主义却试图否定党的领导地位形成的历史必然性,用歪曲、错误的历史甚至是非颠倒的历史误导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与维护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强调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教育群众了解党的历史,他指出:,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要求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的理由林彪、的倒行逆施所以不但引起全党而且引起全国人民的坚决反抗,正是因为他们踢开了久经考验并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1](p.170)可见,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与维护党的领导是互相促进的同一进程。

    只有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并取得胜利 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掌握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武器,进而才能真正清除历史虚无主义。在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只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就会形成思想安定的局面,否则就会出现思想领域的动荡。粉碎四人帮林彪、踢开党委闹革命,闹出一场什么,大家都很清楚。今天如果踢开党委闹民主,会闹出一场什么,难道不同样清楚吗?[1](p.171)正因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存在软弱涣散的现象,导致唯物史观教育被弱化,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在某些方面的泛滥,历史虚无主义乘虚而入。对此,邓小平告诫全党: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克服软弱涣散的状态,已经成为全党的一个迫切的任务2](p.47)在完成中共中央领导层新老更替后,邓小平告诫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是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是个要害2](p.311)与此同时,邓小平也提出了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任务: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2](pp.146~147)

  只有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形成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统一战线。正如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所说:,[5]当然这也是彻底清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关键所在。

  (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最核心的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否定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误导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目的。因此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然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把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讲清楚 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中国的国情、人民群众的需要以及国际形势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没有社会主义道路就没有中国的快速发展。邓小平指出:小康。[2](p.206)但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紧紧抓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进程中的失误和曲折大做文章,误导群众怀疑社会主义制度。对此,邓小平首先从批判入手,批判他们[1](p.105),散布社会主义怀疑论。当这种怀疑现象出现时,邓小平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指出其颠倒是非的本质面目。他说: [1](p.337)邓小平主张通过对比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来打消人们的怀疑情绪。他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2](p.206),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2](p.208)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改革开放前,由于没有处理好坚持基本制度与改革具体体制的关系6],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出现失误,急于过渡,不但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很大损失,而且造成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僵化认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加之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一些人开始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因此,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统一人们关于社会主义的认知就显得尤为必要。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1](pp.311,314)改革开放以来,不论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还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都极大地解放了长期受到束缚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邓小平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发展与公平的统一体,因此,他特别强调:我们的改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注意不导致两极分化,。[2](p.139)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中,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1992年,邓小平在发表时进一步将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2](p.37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成为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重要理论依据。

  (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最重要的是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鼓吹者不断发表攻击、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言论。因此,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不但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紧迫。邓小平作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为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做出了突出贡献。

  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造者,如果不能正确评价毛泽东就不能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就不能彻底批驳历史虚无主义对毛泽东的诋毁。邓小平认为毛泽东是犯过错误的伟大领袖,必须要辩证评价毛泽东,尤其是把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与贡献讲清楚,任何把毛泽东绝对正确化和绝对错误化的思想都是错误的。邓小平认为:。[1](p.347)邓小平特别赞同毛泽东对自己的评价,认为[1](pp.38~39)。邓小平尤其反对将毛泽东晚年错误扩大化、绝对化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他说: [1](pp.301~302)正确评价毛泽东不仅是对领袖人物的尊重,也是对党和国家历史的尊重。邓小平批判了试图放大毛泽东的错误而掩盖其伟大历史贡献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统一了人民群众对毛泽东的正确认识。

  邓小平特别重视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如果不能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将会影响关于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评价。首先,邓小平正确认识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做出了主要的贡献。邓小平说:,。[1](pp.345,347)如果没有毛泽东的贡献,就不会形成毛泽东思想,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其他领导人的贡献,也不会形成毛泽东思想。相反,将毛泽东的思想等同于毛泽东思想是错误的,将毛泽东的某些言论、某些著作等同于毛泽东思想更是错误的,比如邓小平批判了林彪认为就代表了毛泽东思想[1](p.42)的观点。其次,毛泽东思想是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不能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割裂开来。正如邓小平所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1](p.345),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1](p.300)。邓小平早在1960年就强调不要把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割裂开来7]。1977年,邓小平又强调把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割裂开来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严重歪曲,极不利于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事业1](p.42)。邓小平论述了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逻辑关系,论证了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胜利的科学理论,有力地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试图否定毛泽东思想的谬论。

邓小平坚决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抓住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为彻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最根本的是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

    历史虚无主义的目的是使中国放弃独立自主、走资本主义道路,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附庸。因此,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吃了苦头总结出来的经验[2](p.95)。因此,邓小平告诫全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希望搞得乱七八糟,一盘散沙过去帝国主义欺侮我们,还不是因为我们一盘散沙?2](p.197)

在实践中,邓小平与各种霸权主义、反华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领导中国人民坚持走自己的路,与国际上苏东剧变的形势形成鲜明对比。事实证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霸权主义大棒吓不倒中国人民,也不能撼动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三、邓小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大意义

    邓小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和实践,继承并发展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纯洁了党的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当前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有助于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邓小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和实践维护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全党全国人民坚定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历史虚无主义表面上是攻击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英雄人物,实际上却是攻击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中国稳定发展的局面,误导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社会主义制度曾多次面对这种攻击。20世纪5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赫鲁晓夫重新评价斯大林的时机,向社会主义制度大肆进攻;8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新思维响。在改革开放初期,他深刻反思文化大革命优良传统,进而坚定了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他强调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2](p.207)。1989年,他在与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因为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2](p.311)1992年,邓小平发表时继续强调:[2](p.379)可见,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中国的渗透和影响是长期的,后果是严重的。只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清除精神污染,才能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时刻保持警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内思想领域出现了新问题和新情况,其中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大肆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更加突显出维护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重要性、紧迫性。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关乎人民福祉,制度是其根本保障。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与历史虚无主义做斗争,进一步推动了全党全国人民坚定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邓小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和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利于推动全党全国人民坚定理论自信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深刻证明,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才有出路。1956年,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再次结合的思想,推动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理论。在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改革开放以后,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中,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并不断发展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指导党和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些都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理论自信,自觉维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三)邓小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和实践维护了中华文化的尊严,有利于推动全党全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

  人类社会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规律,不管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灿烂文明,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的光辉历史,都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虚无主义大肆诋毁中国文化、民族精神,企图让中国中断延续了数千年的灿烂文明,丧失几千年赖以发展的民族之魂。邓小平认为中国人民,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反对西方文化。[8]他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中主张塑造新人,维护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有利于推动中国人民正确认识中国历史和文化并坚定文化自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冲击越发严重。面对新时代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习近平强调:[9]这些都要求全党全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新的动力。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具有紧迫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邓小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和实践,既能为当前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提供经验和借鉴,又能启迪全党全国人民准确研判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问题,创新思路和方法,不断取得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的新胜利,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 参 引 文 献 ]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2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242~243页。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668页。

  [4]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理论处编:《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辑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版,第62页。

  [5]《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2页。

  [6]高继文:《现实社会主义的两种发展形态 ——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比较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7]《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3页。

  [8]《邓小平思想年编(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71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4页。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49页。

  [责任编辑:郑 珺、周 进]

    本文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18年第4期

  [作者简介]刘斌,历史学博士,讲师,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50014。

  * 本文为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品牌学科建设计划“中国共产党把握现代化战略机遇期的经验及当代价值研究”(mxk201604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世界银行对中国的两次考察及影响
    2. 欧阳雪梅:胡乔木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的贡献
    3. 改革开放初期党应对执政考验、化解执政风险的经验与启示
    4. 改革开放初期的陈云与邓小平
    5.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军事技术合作
    6. 王蕾:改革开放初期陈云强化党内监督的思想及实践
    7. 王蕾:陈云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执政骨干队伍建设
    8. 姬文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与完善
    9.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基本设计及其深远意义
    10.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的几点研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