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体制改革史
当代文献中的新概念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 2012-04-11    作者:杨伟智    来源:党的文献 2012-04-11
  字体:(     ) 关闭窗口

   201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了“十二五”期间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国家发展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纵观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历程,“绿色发展”的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资源、环境、生态、气候变化等种种问题的质疑和反思,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深入人心。“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概念纷纷提出并付诸实践。
  2002年,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发表《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选择》,阐述中国在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并提出中国应当选择绿色发展之路,引发我国学者的热议。学者们普遍认为,所谓绿色发展,就是强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统一与协调,即更加积极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就是要为后代多保存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资源,保存绿色的生存空间;实现绿色发展,要求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和循环经济,降低能耗和物耗,实现节能减排。
  其实,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一直高度重视保护环境,重视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党的十五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党密切关注全球经济的绿色发展新趋势。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2010年6月7日,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对“绿色发展”的内涵作了明确阐述:“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2008年以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世界主要国家更加强调“绿色复苏”的理念,纷纷实施“绿色新政”,发展节能环保、绿色经济等产业,将此作为应对金融危机和抢占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走绿色发展道路,更加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1. 段娟:中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实践探索及其启示
    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诞生记
    4.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观的演进和路向
    5. 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三角形陷阱
    6. 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7. 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8. “十二五”以来我国保障性住房资金来源渠道分析
    9.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10. 兴水安澜泽神州——“十二五”开局之年看水利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