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近期关注
“十二五”时期是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阶段
发布时间: 2010-11-23    作者:李 鹏    来源:人民日报 2010-11-23
  字体:(     ) 关闭窗口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阶段。我们应进一步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提出体现了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准确判断

  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指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和环境,并对国家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特定历史时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继续演进,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全球分工日益深化,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重组和流动进一步加快,为我国经济发展利用全球要素提供了市场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条件和更好的社会环境。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在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指出: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由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2009年成为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尽管如此,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仍然超过8%,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2010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我国GDP增长速度达到11.1%。综合判断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党中央对“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准确判断。

  “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为“十二五”时期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  “十一五”时期,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十一五”前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1.4%,比世界同期水平快8.2个百分点。2002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06年达到20万亿元,2008年突破30万亿元大关,短短6年内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09年,我国GDP世界排名上升至第三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5%;人均GDP目前已经超过3700美元,迈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2009年末,我国外汇储备2.4万亿美元,居世界各国首位;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2072.7亿美元,出口额上升至世界第一位。“十一五”期间,我国谷物、肉类、籽棉、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和钢铁、煤炭、水泥、棉布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第一产业稳定增长,“十一五”前4年平均增长4.6%,粮食在40多年中首次实现了连续6年增产。第二产业年均增速12%,比“十五”时期的10.8%提高了1.2个百分点。2009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4%,比“十五”时期提高4.3个百分点。我国区域经济保持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西部地区开工建设近70个国家重点项目,投资额超过1万亿元,覆盖交通、能源、农业、工业、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中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7.3%,比2005年提高5.2个百分点;2009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一举超过东部,创造了历史新纪录。

  “十一五”时期,我国城乡统筹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取消农业税,增加了对农业生产的各种补贴,加大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的力度,使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2006年到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60元增长到17175元,年均实际增长10.2%,比“十五”时期的平均增速加快了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587元增加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幅8.3%,比“十五”时期加快了3个百分点。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45.5%下降到2009年的41.0%。2009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6.6%,比2005年提高3.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

  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经济结构调整思路日益明晰和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就能在“十二五”时期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 “十二五”以来我国保障性住房资金来源渠道分析
    2. 我国确定“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一系列重点任务
    3. 中国计划“十二五”期间新建一至两个南极考察站
    4. 通信业与互联网“十二五”规划发布
    5. 环保部“十二五”将实行区域限批治污 违规将被罚
    6. “十二五”规划:大力发展现代物流
    7. “十二五”进出口增速调低至年均10%
    8.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9. 《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公布
    10.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发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