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社会生活史
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发布时间: 2010-01-25    作者:郑新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1-25
  字体:(     ) 关闭窗口

  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对发展社会事业的任务做出了部署。2009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作为今年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的战略重点,而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则成为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的重点。

  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严重制约着社会进步

  在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中,消费和投资的比例严重失衡。消费率过低、投资率过高的问题,随着2009年投资的迅猛增长而更趋严重了。在居民消费中,与个人消费品供过于求或供求平衡的情况相比,公共服务消费则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交通、水电气供应、生态环境、文化、信息等领域,由于长期投入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居民的需求。“读书难、看病难、出行难”和环境污染等,成为群众抱怨最多的问题。

  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主要带来以下问题:一是严重阻碍了居民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升级。马克思曾经把居民消费划分为生存型、发展型、享受型三类。从发展阶段看,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正处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升级的阶段。特别是发展型消费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期,这主要是指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提高自身文化和健康素质方面的需求非常旺盛。而供给能力的不足,使广大居民,提高自身素质的合理愿望难以实现。

  二是严重制约了居民即期消费规模的扩大。由于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居民攒钱防老、防病的意向比较普遍,这就造成储蓄率明显偏高。从2000年到2008年,资本形成率年均达40.5%,而且呈逐步升高之势。与此相反,最终消费率则逐步下降,其中居民消费率2008年下降到35.3%的历史最低点。消费率过低,导致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投资的超常增长来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这就必然带来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

     三是严重影响了城市化进程。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提高城市化率,是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落后,制约着城市化率的提高。这就要求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特别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应通过加强对人口的吸纳能力,为推进城市化作出贡献。1997年到2007年的十年间,我国共增加2亿城市人口,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4个百分点。城市化率速度明显下降。应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把城市化的速度恢复到前十年的水平。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关键在于改革和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相对于经济的发展,社会事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导致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社会事业发展慢的原因是投入不足,因为主要靠政府的财政投资,社会资金进入的渠道不够畅通,社会事业的发展缺乏活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改革社会管理体制。

     与经济管理体制相比,社会管理体制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经济活动普遍适用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机制,而社会服务则需要根据事业的性质,划分为公益型、经营型、半公益半经营型。其中,公益型服务应当由财政投资,为全体人民提供免费服务;经营型服务由企业投资,实行有偿服务;大量的服务则可能是公益型与经营型相结合,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这就需要按照各个行业、各个服务主体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体制和改革方案。以教育和医疗为例,这两大行业既不能笼统地全部归入公益型,也不能全部归入经营型。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卫生事业应以财政投入为主,提供公益型服务;专业性、多样性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应以社会投入为主,提供经营型服务;而相当多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主体,则需要采用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办法,提供公益型与经营型相结合的服务。因此,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比经济体制改革复杂得多,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是要根据政府财力的可能,把握好公益性或市场化的度,真正从实际出发,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改革方案。

  如何把社会资金引人社会事业发展领域,改变单一靠政府投人的局面,是当前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这方面,既要解放思想、放宽准入,又要放开有度、加强监管。总的原则是,要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为目标。当仅靠政府财力实现不了这些目标时,就应采取适度市场化的办法,通过有偿服务来加快这些事业的发展,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当前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当前改革社会管理体制,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应当把重点放在以下方面。

  一是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要建立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对教育结构自动进行调整的体制机制。围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做到社会上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居民希望接受哪方面的教育,就提供哪方面的教育。加强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尽快改变技工荒的局面。

  二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按照国务院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尽快建立新的医院管理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卫生投人机制。健全城乡医疗卫生体系,改变边远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为全国人民提供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广覆盖、低水平的原则,逐步建立覆盖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形成社会安全网。有些国家在人均GDP水平低于我国的时候就建立了社保体系,我们现在建立全覆盖的社保体系条件已经成熟。要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使年轻人多的城市支持老龄人多的城市。抓紧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制度。

  四是城乡基础设施投资体制。城乡公共交通、水电气供应、环保、居民住宅等,都应通过深化相关投资与经营机制的改革,在政府投资的引导下更多地吸纳社会资金投入,以加快其建设速度。要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广泛运用BOTTOT等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创新基础设施投资体制。城市居民住宅是具有一定社会性的商品,要通过增加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等办法,把住宅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根据国际经验,房价收人比应当保持在6倍左右较为合适。

  要加强社会学的研究。可以说,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学的研究滞后于经济学的研究。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来说,经济类的研究所有十多个,而社会学的研究所只有一个。大量的社会问题包括社会事业发展中的矛盾和体制障碍,我们都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拿不出像样的改革方案。因此,我建议,除了要加强社会学研究队伍外,经济研究机构应适当把注意力向社会领域转移,把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经验运用到社会问题的研究上来。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我国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1. 牢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
    3. 个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稳压器”
    4. 社会发展促奔小康集体意识形成
    5. 郭湛:人与社会同发展
    6. 借鉴国外社会发展及治理经验
    7. 安全意识必须与社会发展并肩同步
    8. 深刻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9. 经济“新常态”与社会发展“拐点”
    10. 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