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中俄友好协会副会长朱佳木被授予俄罗斯科学院荣誉博士称号,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季塔连科代表俄科学院主席团向朱佳木颁发了证书。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和使馆相关官员,院国际合作局和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的相关人士出席会议。
季塔连科院士(中)、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左)向朱佳木副院长授予俄罗斯科学院荣誉博士称号。
3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中俄友好协会副会长朱佳木被授予俄罗斯科学院荣誉博士称号的仪式,在院多媒体会议室举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远东研究所所长、俄中友好协会主席季塔连科代表俄科学院主席团向朱佳木颁发了证书。仪式由院副秘书长晋保平主持。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和使馆相关官员,院国际合作局和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的相关人士出席了仪式。
朱佳木在致答词时对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和季塔连科院士表示衷心感谢。他说,这是俄科学院给予他的荣誉,也是给予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当代中国研究所的荣誉,更是俄罗斯学者对中国学者友好感情的表达。在简要介绍了自己的学术经历之后,他谈了自己对中国当代史研究所遵循的方法论原则,即充分占有并认真辨别史料,以便从其反映的事实出发;把问题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以便正确认识历史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对问题进行经济分析,以便找出历史事件的最终原因;把个别的偶然的表面的现象与反映问题本质和必然性的现象加以区别,以便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面貌、基本脉络和大的趋向。
朱佳木在答词中还谈到他对中国当代史的研究的体会。他说,历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客观地再现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但它离不开研究者的主观性。在不同历史观的支配下,对同一个历史事件往往会有不同的解释。尤其在对国家史的解释上,更会有不同阶级和政治力量的交锋。历史研究特别是当代史研究虽然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但它首先是学术工作,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学者必须对它采取科学的态度,遵守公认的学术规范。中国当代史就是中国现代史,是从1949年开启、与中国近代史相衔接并不断向前延伸的历史。它同中国共产党1949年以后的历史虽然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内涵和外延都不相同,分属不同的学科。目前二者之间的某些混淆,不能成为忽视和削弱当代史研究的理由,而应由双方学者通过加强各自的学科建设来逐步澄清。他表示,将一如既往地为增进中俄两国学者和人民的友谊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季塔连科对朱佳木的学术成就和为促进俄中友好所做的努力表示高度赞扬。他说,朱佳木研究成果的特点是视野宽阔,观点明确,分析深刻,使用的材料翔实而准确。鉴于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和对俄中学术合作的贡献,2005年远东研究所曾授予他荣誉博士称号,2007年俄中友协和俄社会科学院分别授予他“为促进俄中关系做贡献”荣誉奖章和院士称号,2008年俄联邦民族委员会还向他颁发了“罗蒙诺索夫勋章”。季塔连科在讲话中再次表达了俄科学院与中国社科院及其所属机构发展良好关系的愿望。
在仪式上,拉佐夫大使发表了即席讲话,俄罗斯东欧中亚所所长吴恩远和当代所副所长张星星分别发了言。据悉,授予朱佳木荣誉博士的决定是俄罗斯科学院2008年6月作出的,这次是破例在院外举行授予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