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中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于世界军事变革和国家发展形势探索和谋划人民军队职能使命
(一)紧跟世界军事形势,以世界眼光不断赋予人民军队职能使命的时代性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谋划人民军队职能使命。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毛泽东认为:“世界性的战争有可能避免。这里是存在着战争可以避免和战争不可避免这样两种可能性,”认为只要和平力量获得更大的发展,新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制止的。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国际形势和中国周边环境急剧恶化,中共中央、毛泽东对战争危险的估计由“两种可能性”转到了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甚至认为已“迫在眉睫”。毛泽东明确指示要把战略指导的着眼点放在时刻准备打仗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基于对国际形势的长期观察,冷静地分析了国际战略形势发展和世界范围内战争与和平两种力量变化的趋势,认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并及时作出国防建设转入和平时期建设上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主流,各国利益相互依存、相互借重的关系日益加深,任何国家都难以脱离世界而孤立地发展。为此,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人民军队必须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对世界形势及军事形势的判断,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指导人民军队完成了从单一陆军向陆海空三军合成的转变,并作出大力发展核力量的伟大决策。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以核武器技术、导弹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为代表的军事高技术群异军突起,世界军事革命深入展开。中国共产党紧密跟踪世界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确定把军事斗争准备的立足点放在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调整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新世纪新阶段,在军事变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胡锦涛对人民军队历史使命赋予了时代内涵,明确提出人民军队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进一步拓展了人民军队的职能使命,为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立足国家发展形势,以全局意识不断提高人民军队职能使命的针对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国家主要任务是搞好经济建设,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立足国家发展形势,积极探索和谋划人民军队职能使命,要求“军队各个方面都和国家建设有关系,都要考虑如何支援和积极参加国家建设”。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发展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可能构成对战略机遇期的冲击。从国际发展经验看,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l000美元是经济发展的转折点,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是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容易导致社会矛盾加剧,诱发各种社会冲突。另一方面,各种分裂势力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危害不容低估。同时,复杂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日益成为影响战略机遇期的隐患。中国在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同相关国家的划界问题尚未解决,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存在大量纠纷。国家主权面临的威胁、祖国统一面临的挑战和社会稳定面临的问题,如果防范不好、斗争不力、处置不当,有可能影响和冲击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此,胡锦涛明确指出,军队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这就要求人民军队坚决抵御外来侵略,确保国家领海、领空和边境安全;坚决反对和遏制各种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活动,决不让各种分裂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分化、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图谋得逞;积极支持和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以实际行动为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出贡献。
三、新中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探索人民军队职能使命的成果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一)对职能使命的探索促使人民军队全面建设的目标愈益明确
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军队全面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履行军队职能使命在军队建设方面的基本要求。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主要职能由夺取政权变为保卫政权。针对军队任务的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现代化革命化正规化建设的总目标。1950年9月25日,朱德在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指出:“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我们必须建设一支十分强大的、足以击退侵略进攻的现代化的国防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卫已经获得的胜利果实,才能保卫正在进行的和平建设。”毛泽东强调指出:“与现代化装备相适应的,就是要求部队建设的正规化”,并提出了“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部队”的历史任务。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适时调整军事战略方针,重新确立了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军队建设总目标,为新时期人民军队的建设和改革指明了方向。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面临全新的发展建设任务,胡锦涛为此提出:按照忠诚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全面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必须把革命化建设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动摇,这是完成军队“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的必然选择;必须不断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军队要完成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使命,必然要求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任务,实现部队战斗力整体提高;必须不断推进军队正规化建设,把从严治军作为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紧抓不放,依照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规范部队各项建设和工作,以正规化的建设提高完成历史使命的能力。总之,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辩证地统一为有机整体,只有各方面共同进步,才有军队建设总体水平的提高,才能为完成军队历史使命提供坚实的基础。这一建设目标的提出,集中反映了人民军队发展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二)人民军队职能使命探索的成果促进和加强了军事斗争准备
新中国建立之初,针对当时两大阵营对立的国际安全形势,人民军队的重要历史任务就是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正如毛泽东强调指出的:对于来自任何方面可能的侵犯,军队要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惕,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要有所准备。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可能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判断,中共中央提出人民军队必须做好打仗的充分准备,准备敌人打核战争、打世界大战。遵照这一要求,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转入临战状态,进行了大规模国防建设和战场基本建设,发展了一批新式武器装备,军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改革开放以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基于对战争与和平以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科学分析,作出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即由过去的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变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人民解放军据此在军事、政治、后勤、国防科技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走上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军队建设的正确道路,在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等方面达到一个新水平。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军队要肩负起“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历史使命,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从而为人民军队的建设确立了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着眼于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目标要求,人民军队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强军事斗争各项准备工作,国防和军队建设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作者:李峻,南京政治学院军队政治理论教育二系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王喆,南京政治学院军队政治理论教育二系中共党史教研室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