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科技与武器装备
建设现代化国防科技工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发布时间: 2010-12-13    作者:怀国模 石世印    来源:国史网 2010-12-13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把科学技术放在首位,走中国自己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争夺技术优势的竞争空前激烈,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富国强兵之道。在当今世界上,谁在科学技术上落后,谁就可能在经济上受制于人,在军事上被动挨打,甚至成为强权政治的附庸。

  毛泽东高瞻远瞩,密切注视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向,同时谋划着我国的对策和部署。1955年,他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所思考的、所钻研的,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⑨毛泽东还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他在1963年曾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好,并且必须打好;不打科学技术这一仗,生产力就无法提高。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道路,毛泽东指示:“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⑩毛泽东还针对我国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决策和理论阐述,为我们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国防建设和我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武器装备发展的巨大变革作用,把加强科研放在首位

  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促进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进而引发军事的重大变革。毛泽东历来极为重视国防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现代化。1952年,他在给军事学院的训词中说:“我们现在已经进到了建军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进到掌握现代技术的阶段。”(11)次年,他在给军事工程学院的训词中说:“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们的陆军、空军和海军都必须有充分的机械化的装备和设备,这一切都不能离开复杂的专门的技术。”(12)1956年,他在谈到国防建设时指出:“现在装备,是很大的不同于战争时期的力量了。但从现代化水准上要求,拿最新的原子、电子水准来要求,那还是很差的,还需要把国防力量大大加强。”(13)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军武器装备落后的面貌,缩小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关键在于把国防科学技术搞上去。科研是生产的先导,国防科技工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十分注意加强科研,先后建立了一大批科研院所,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国防科研体系。这些科研单位,无论在预先研究和高技术跟踪方面,还是在武器装备型号研制和技术基础研究中,都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为研制新型武器装备或改进现有武器装备,增加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提供了雄厚的技术储备,成为促进武器装备变革的强大动力。

  (二)以发展尖端技术为重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作为一个基础差、底子薄的发展中大国,选择什么样的国防科技战略,才更有利于赢得时间和速度,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可能在某些高新技术领域直接进入前沿呢?50年代中期,毛泽东、党中央果断地决定,我国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以尖端技术为重点。当时,所谓尖端技术,主要是指原子弹、导弹技术。确定以尖端技术为重点,这是毛泽东、党中央针对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和核垄断,为使我国尽快拥有核反击力量作出的战略性决策,同时也是洞察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大趋势,为带动和促进我国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性选择。

  为了加快尖端技术的发展,毛泽东、党中央强调要借鉴战争年代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宝贵经验,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形成拳头,重点突破,由全局劣势变为局部优势。由于力量集中,措施有力,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取得了令全世界为之惊叹的成就。60年代初,苏联撤走专家时曾断言,中国“二十年也搞不出原子弹”。但事实是,1964年10月16日我国就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时间,苏联用了4年时间,而我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1970年4月24日,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今年10月,用自己研制的多系列运载火箭共发射各类型卫星(包括外星)40颗,其中返回式卫星15颗。现在,“两弹一星”已成为我国尖端技术成就的象征,它反映了我们国家、民族的能力,也是我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经历一场伟大的革命,各个领域出现了重大突破和新的飞跃,产生并继续产生着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形成了令人瞩目的高技术群,下个世纪将是高科技的世纪。高科技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现代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现代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已表现为高科技的较量。为此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美国等发达国家把保持和争夺技术优势看成比直接使用武力更有效的威慑力量,某些发展中国家也把发展高科技作为威慑手续和军事潜力。面对世界高科技竞争的严峻挑战,1988年10月,邓小平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4)为了增强我军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战争下的防卫作战能力,我们要进一步增强高科技意识,更加自觉地把研制生产高技术武器装备作为重点,这不仅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要对策,而且是力争掌握战略主动的关键措施。

    1.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政策的变迁路径及其动力机制
    2. 姬文波:20世纪90年代中国特色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发展道路探究
    3. 姬文波:中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导管理体制的调整与改革(1966-1986)
    4. 三大阶段印证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发展之路
    5. 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
    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知识产权立法建设检视
    7. 加强军工核心能力建设
    8. 新中国武器装备建设不断实现新跨越
    9. 季春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国家治理的实施路径探析
    10. 毛泽东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开拓与奠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