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 学者观点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本质与特征
发布时间: 2013-12-25    作者: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来源:湖南日报 2013-12-25
  字体:(     ) 关闭窗口
  50年前,毛泽东认为“枫桥经验”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让群众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二是依靠群众力量能把事情办好。他要求将“枫桥经验”总结推广。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始终相信群众、关心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思想本质与鲜明特征。
  相信群众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与核心。坚持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是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法宝。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系统地概括和论述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历史作用,形成了一整套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及密切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他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对 “忠孝仁义”作出了全新阐述:“要特别忠于大多数人民,孝于大多数人民,而不是忠孝于少数人,对大多数人有益处的就叫仁;对大多数人利益有关的事情处理得当叫义。对农民的土地问题,工人的吃饭问题处理得当,就是真正的行仁义。”他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党的基本的领导方法。在党的七大上,他把“密切联系群众”概括为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八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写入了“群众路线”的概念。邓小平把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概括为: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这“三大法宝”共同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由此可见,群众路线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与核心。
  关心群众是毛泽东思想的智慧和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究其原由,就是我们党始终是代表大多数群众利益的。毛泽东始终把人民群众看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依靠力量,从实践和理论高度把自己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是视人民为父母。“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共产党是鱼,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鱼可是永远也离不开水啊!”毛泽东曾多次这样说过。正是毛泽东的这种“视人民为父母”的情怀,才能让到达延安时8000人的红军队伍在10年间增加到120万人。二是把人民当“上帝”。毛泽东在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时说:“人民就是上帝。”毛泽东把人民群众称为“上帝”,深刻反映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三是为人民谋福祉。毛泽东在论述社会主义经济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时指出:“搞社会主义不能使羊肉不好吃,也不能使南京板鸭、云南火腿不好吃”,“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羊肉、鸭子应该更好吃,更进步,这才体现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进步”。毛泽东的这些话,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依靠群众是毛泽东思想的源泉和准则。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第一,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1945年,黄炎培和章伯钧等人应毛泽东邀请赴延安考察,黄炎培提出了“历史兴亡周期律”问题。毛泽东当即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第二,群众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在毛泽东看来,人民群众不仅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决定力量。第三,群众是创造物质财富的主力军。1938年,日本侵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实行灭绝人性的 “三光”政策;国民党也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面对如此严峻的困难,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口号,放手发动广大群众开展大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1942年底,党中央又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不仅做到了自给自足,还使边区经济得到空前发展。这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紧紧依靠群众,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会不断向前推进。
  (执笔:长沙市委讲师团主任 喻寿奇)
    1. 党的群众路线与社会治理的耦合
    2. 群众路线与我国信访制度的形成及演进
    3. 抗日战争与党的群众路线
    4. 李捷读《习仲勋与群众路线》有感:来自群众的心碑
    5. 邓小平对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认识
    6. 中央苏区时期党对群众路线的探索实践与现实启示
    7.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贡献及其当代价值论析
    8. 宋月红: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如何概括出来的
    9. 以“大本大源”动天下之心
    10. 钟瑛: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新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