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国防经费和国防工业
加强军工核心能力建设
发布时间: 2010-04-09    作者:孟庆贵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4-09
  字体:(     ) 关闭窗口

   全面提高军工核心能力,是新时期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的首要任务。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建立并完善军工核心能力体系架构,突出军工核心能力建设重点,不断优化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条件下,核心能力建设的结构布局、力量布局、协作布局,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遵循资本共生理论,深刻理解军工核心能力构成。核心能力是对事物发展起决定因素和主导作用的本事和力量。军工核心能力指的是对国防科技发展、武器装备生成和军民两用产业发展有至关重要影响的能力。基于资本共生理论,军工核心能力的生成、发展和壮大,在于各类资本因子的共同投入,包括物力资本(科研生产设备、设施)、人力资本(各类人才和智力)、技术资本(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等)、管理资本(科学管理)等。各资本因子在军事需求牵引和资本保值增值冲动引力下,通过资本吸收、扩张和优化等实现途径,不断生成新的科技成果、武器装备和产业平台,进而推进军工核心能力的发展和壮大。当然,政府的政策法规、企业的创新制度和相应的投资措施等因素,亦是营造军工核心能力生成和壮大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

   贯穿研制作业过程,完善军工核心能力体系架构。当前,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已经确立。在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引下,要区分武器装备技术发展任务类别,将军工核心能力体系构建贯穿于研发、设计、制造、测试、试验和维修保障等武器装备和科技成果生成的作业全过程,并融入国民经济工业体系。特别要注重基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装备总体设计能力建设,协调各军工行业之间以及军工能力与全国科技和工业能力的关系。目前,国防科技工业这种总体设计能力刚处于萌生阶段,基础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测试能力都十分薄弱;要加大国防科技试验、测试与维修保障能力建设力度,特别要加强数字仿真、系统模拟、虚拟试验、联调联试,乃至大型装备的远程技术维修网络建设等;要重视配套领域中共用基础能力的建设,在武器装备改型换代关键环节以及国外禁运、国内难以突破的“瓶颈”部位,加强投资和政策保障力度,有重点地完善能力体系,促进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基础设施资源共享。

   加快“数字军工”建设,突出军工核心能力建设重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既是国家工业转型的总体要求,也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之时,应按照“数字军工”的要求,遵循“动态完善”的基本原则,将信息化能力建设贯穿于军工核心能力建设全过程,发挥其引领、渗透和支撑作用。针对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不完善、现有武器平台信息技术含量低、预警侦察探测系统薄弱、远程攻防武器种类少、“瓶颈”部位明显等主要问题,找出军工核心能力建设的缺项、弱项以及有一定基础尚需提高或完善的差距项,不断优化国防科技资源配置,调整重组国防科研生产和技术保障能力。同时,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改造传统军工制造业,提高信息化水平,使信息化主导、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主线。

   树立人才资源理念,强化国防军工战略团队建设。当今世界,国防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已成为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资源、市场竞争的紧缺资源和经济增长的财富资源。增强军工核心能力,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强国防军工国家战略团队的建设,在培养造就世界顶级国防专家、国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上狠下工夫,特别是在改进人才培养、使用、引进机制上采取特殊措施,突出事业、地位、财富三种激励,改革国家国防科研计划形成的国防知识产权权属和利益分配政策等,并大力加强先进军工文化建设,增强国防科技工业的美誉度和凝聚力。

   (作者系中国兵器工业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1. 吴运铎: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2.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政策的变迁路径及其动力机制
    3. 姬文波:20世纪90年代中国特色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发展道路探究
    4. 姬文波:中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导管理体制的调整与改革(1966-1986)
    5. 建设现代化国防科技工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6. 三大阶段印证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发展之路
    7. 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知识产权立法建设检视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