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土地改革运动的进程及特点
四川土改运动从1950年11月开始,到1952年5月土改结束,历时一年半,大致可分为三期。为了窥见这一时期四川土改运动的全貌和集中地探讨问题,现将其土改情况列一简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四川第一期土改规模相当小,川东区只完成了18.80%的地区,川南区19.99%洲西区则更少,只有6.58%的地区完成土改,川北区只完成了16.85%。这次土地改革的重点是了解和掌握土改运动的规律、特点。
在第一期土改结束后,各区县马上进行第二期土改运动(1951年5、6月至1951年一0月)。为更好地完成本期土地改革,各地培训了大批的干部和工作人员。训练方法是开会总结第一期土改运动经验和整顿干部的思想作风,如川北区西充县前后就培训了两千二百多农民干部。此外,各区市的各民主党派以及地方组织的各界人士也积极参加了土改工作队。仅重庆市此次下派参加土改工作的各党派各界人士就达八百多人。从北京前来参加土改的第一、第二工作团共以刃多人。六月初他们分赴川东、川南、川西和川北的各地农村。在第二期土改结束时,西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于11月17日及时地召开了军政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号召“为加速完成土地改革而努力”,土改委员会主任张际春在会上作报告,总结了第一、第二期土改工作的成绩、经验与不足,提出了第三期的土改工作的计划及任务。这次会议及时地为第三期土改指明了方向。从表三可看出,第三期的土改规模最大,几乎等于前两期土改地区的总和。据资料记载第三期土改运动结束时,川西区32个县,1个市,679个乡,7,507,629人口的地区除少数民族聚居的茂县专区(约685,907人);川南区30个县,3个市,3225个乡13,147,406人口的地区除少数民族聚居的雷波、峨边、马边三县(人口约141,019);川北区35个县,l个市,2,120个乡,人口16,055,100的地区;)!!东33个整县,2个市,l,472个乡,17,320,320人口的地区;至此,四川农村均已胜利地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通过对四川三期土改的简要概述,我们可以看出以下的特点:
第一、四川土改运动规模宏大。四川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省,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I30个县,7个市的地区相继完成了繁重的土改工作,其中有7496个乡,人口54,030,455,90%以上的人都卷人了土改运动中,各行各业的人士,如青年学生、民主人士、教师等,都参加和支援了土改运动。据不完全统计,仅川西第三期土改第一批参加土改的人数就有骨干7494人,农民积极分子3134人,民主人士238人,青年学生等1211人,每乡平均就有工作团成员52人(25)。可见四川土改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
第二、土改运动与发动贫雇农、清匪、镇反紧密相结合。四川在土改前是一个租佃制极度发达的省份,贫雇农占农村人口中的绝大部分。新兴的军阀官僚地主利用手中的武力和政治权力,对农民15取豪夺,农村的封建势力非常强大。土改前夕,四川各地开展了减退运动。在减退运动阶段,西南土改委员会强调要“深入农村充分发动贫雇农”。
1951年8月11日,西南土改委员会张际春主任在西南军政委员会第47次行政会议上对西南区第一期土地改革工作总结报告中指出:“坚决摧垮地主阶级的统治,击破地主阶级的一切顽抗和充分发动农民,特别是发动雇贫农两方面,是实现土改两个最根本的环节。”“为了彻底打垮封建统治,打垮一切不法地主的抵抗,最后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除充分深人地发动群众,领导贫农、雇农,团结一切反封建分子,有秩序地和不法地主进行斗争外,又必须及时的镇压与处分不法地主,以及其他反革命分子的反抗与破坏活动”(26)。在土改中,川东、川北、川西、川南各区还经常召开“扩大干部会议”、“农民代表会议”、“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民主妇女代表会议”等各种会议,宣传各项土改政策;普遍开办农民训练班,学习土改的政策法令,提高农民的阶级思想觉悟;整顿农民协会,让农协的领导权掌握在贫雇农阶级手中,以增强其在土改中的自主性等各种方式方法去发动农民群众。在发动贫雇农的同时,各地区还依法加强对不法地主和恶霸的打击和镇压。
第三、土改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土改的目的
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土改不能耽误生产。1951年8月15日,为了使土改不误农时,顺利完成当年的秋收,中共川东区党委向各级党委发出指示:凡土改及处理遗留间题已基本完成的地区,应即动员群众进行秋收准备工作,秋前不能结束的地区,土改暂停,转人秋收。在进行春耕后秋收前的第二期土改时,《新华日报》为此发表短论《土地改革应与生产工作紧密结合》,提醒各地土改工作队要注意减少会议,领导农民防治虫灾、抗早等工作,切实地领导农民搞好生产。因此在土改中,工作团不仅组织农民进行土改,同时也领导、组织农民进行生产,阻止水灾、虫灾等的蔓延,减少早灾、雹灾等所带来的损失。如1952年3月,川南富顺县天旱,当地的土改委员会专门成立了抗旱指挥所,在抗早指挥所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展开了一个找水源的运动,从3月底至5月10日的40天时间内,全县共找到水源17犯股,灌溉农田四万亩以上,战胜了干旱(27)。
三、四川土改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