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梳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对于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理论基础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1975年成为争议的焦点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命题,在1975年成为争议的焦点。
1邓小平赞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975年8月17日,胡耀邦主持起草的中国科学院《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汇报提纲)》第三稿上报中央。邓小平看后,要胡乔木帮助修改。在胡乔木主持下,又改了三稿,题目改为《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胡乔木传》编写组编、程中原执笔:《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66页。在胡耀邦主持起草的《汇报提纲》前三稿中,引用了毛泽东“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句话。邓小平完全赞成这个观点,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同上书,第96页。
胡乔木把包括“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条语录在内的26条语录及其出处,编成题为《汇报提纲第二部分中所引用的毛主席关于科技工作指示的出处》的文件,作为《汇报提纲》的附件。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句话的出处,附件是这样写的:“摘自《听取聂荣臻同志汇报十年规划时的讲话》(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六日)”;附件同时还引用马克思的论述作为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句话的注释,注文是这样写的:“关于这一论点,马克思在讲到近代社会的劳动生产力时,有过这样的论述:‘所谓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其次是在生产过程内部联合起来的社会力量,最后是从直接劳动转移到机器、转移到死的生产力上面去的技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第三分册第369页)”胡乔木还要求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同志进一步搜集和整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材料。同上书,第182页。
9月26日,在听取《汇报提纲》的修改汇报时,邓小平说:“如果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个国家建设的后腿。科学研究是一件大事,要好好议一下。”“现在科研队伍大大削弱了,接不上了。……这一段时间一些科研人员打派仗,不务正业,少务正业,搞科研的很少。少数人秘密搞,像犯罪一样。”“要给有培养前途的科技人员创造条件,关心他们,支持他们,包括一些有怪脾气的人。”“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比如我们提高工厂自动化水平,要增加科技人员,这就要靠教育。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体力劳动,世界上发达国家不管是什么社会制度都是走这个道路。科技人员是不是劳动者?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34页。根据会上邓小平的谈话以及会下邓小平的交代,胡乔木又对《汇报提纲》作了若干修改,9月30日晨,稿子修改好付印,午后送邓小平报送毛泽东。《胡乔木传》编写组编、程中原执笔:《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