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台湾及两岸合作交流
海峡两岸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侧记
发布时间: 2011-01-14    作者:文 杨山山 图 钱 陵    来源:《红岩春秋》 2011-01-14
  字体:(     ) 关闭窗口

  18日,张将军的遗体被找到,发现全身共伤8处:除炮弹伤和腹部的刺刀伤外,左臂、左肋骨、右胸、右腹、右额各中一弹。
  随后,将军遗体被运往战时首都重庆安葬,路经宜昌时,10万军民恭送灵柩至江岸,其间日机3次飞临宜昌上空,但祭奠的群众无一退却。最后,日机一弹未投,盘旋而去……
  张自忠将军是中国八年抗战中在前线阵亡的最高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50个同盟国在前线阵亡的最高将领。国共两党都对张将军有极高的评价,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为张将军题写挽联:“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蒋介石为张将军发表了《哀荣状》,国民政府颁布了国葬令。
  哀乐低回,将军塑像前,学者们脱帽肃立,向将军塑像三鞠躬,将手中菊花依次敬献于将军墓前。
  两个展览。“重庆岁月——海峡两岸抗战文物展”从去年夏天开始筹备,8月15日上午如期开展。参加研讨会的学者,以及来渝参加“渝台师生汇山城,携手上海看世博”参访团的台湾师生相聚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一起观看了展览。
  展览以战时重庆生产、生活为主要内容,分为战时首都、重庆大轰炸、抗战经济、抗战文化、战时重庆市民生活、胜利之都等6条主线。宋氏三姐妹在重庆看望抗日将士、远征军开赴缅甸作战前市民夹道欢送、就读于重庆南山小学的少年连战、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在重庆留下的著名诗篇《从军行》、日本战俘参加演出的电影《东亚之光》剧照、千人合唱抗战歌曲、为军人缝制军衣的老大娘、重庆市中心设立的献金台、台湾革命同盟会章程、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受降典礼在台北举行时民众夹道欢迎来台接收的军队……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凝聚的空前的民族团结和伟大的抗战精神。展览展出的480幅图片和270件抗战文物中,有台湾方面提供的珍贵图片33幅、抗战文物资料55件。
  “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漫画展”由重庆图书馆、西南大学美术学院联合承办。在日本侵略愈演愈烈的时候,漫画家们以画笔为武器,清晰勾勒出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伟大与悲壮。廖冰兄的《标准奴才》、高龙生的《国破山河在?》、张仃的《兽行》……著名漫画家的百余幅传世之作首次亮相,让观者透过这些热腾腾、火辣辣的画面,进一步厘清了对历史的记忆。
  抗战漫画只是抗战历史文献中很小的一部分,与会学者随后参观了重庆图书馆抗战大后方文献陈列室和抗战文献特藏书库。
  几地参访。会议期间,与会学者还对渝中区中山四路抗战历史遗址和国内首次以抗战主题展示历史文化保护成果的李子坝公园、沙坪坝区郭沫若故居、冯玉祥故居以及北碚区中国西部科学院、美龄堂、老舍旧居、雅舍等抗战遗址进行了参访。16日晚,参会人员又来到曾上演过《屈原》、《日出》、《雷雨》等经典话剧的抗建堂,观看了话剧《河街茶馆》。《河街茶馆》是重庆为从多领域、多形式反映抗战这段波澜壮阔历史而重点打造的文艺精品之一,展现了一个在日机狂轰滥炸下傲然伫立的老茶馆,一群形形色色的茶客勾勒出一幅世俗情态、人生百相的画卷。

  努力还将继续
  “台湾对重庆有一种非常深厚的情感,我们珍惜这种情感。”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周惠民先生在主题报告中说,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提供了两岸可以对话的平台和基础,这样往下发展还会创造出共同的记忆。”
  闭幕式上,与会学者踊跃发言,对重庆正在大力推进的“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表现出极大兴趣,并给予支持、寄予厚望。《中共党史研究》主编任贵祥表示,《中共党史研究》将与《历史研究》、《百年潮》、《抗日战争研究》等多家期刊一起,为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尽最大努力提供阵地,反映研究成果。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教授林德政提出建议——“抢救活历史”,加快对有抗战历史经历的相关人士的采访。
  三天的会议,在紧凑而丰富的行程中结束了。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海峡两岸学者对于抗战历史深入研究和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努力还将继续。
  正如杨天石教授所说,大后方人民在八年抗战中形成了三种精神:以中华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压不垮、打不倒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精诚团结、亲密合作的精神,“只要发扬这三种精神,我们就可以无往而不胜”,“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止我们前进,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海峡两岸和平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岛内反对“台独”、赞同“九二共识”的主流民意
    2. 台湾选战的“定海神针”
    3. 2011年对台工作会议举行 贾庆林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4. 陈云林与江丙坤签署《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
    5. 谋求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
    6. 两岸互释善意方能行稳致远
    7. 两岸历史性握手——“汪辜会谈”始末
    8. 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开幕
    9. 两岸两年跨越一甲子:要政治智慧不要歧视攻击
    10. 两岸关系发展要有大方向的规划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