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台湾及两岸合作交流
晴雨三十载 海峡涌春潮
发布时间: 2010-04-29    作者:张 勇    来源:人民日报 2010-04-29
  字体:(     ) 关闭窗口

  春风吹渡 两岸交流合作大潮涌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写于上世纪70年代的名作《乡愁》,道尽了无数台湾同胞的思乡情怀。

  1949年后的数十年间,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两岸人员往来和通邮、通航、通商全部中断,两岸同胞咫尺天涯。多少亲人生离成了死别,多少骨肉小别成了永诀。

  时光流转。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如同春雷一声。“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旅游参观、经济交流”等情真意切的邀约,立即在岛内激起热烈反响。

  碍于台湾当局的种种限制,台湾同胞当时不得不辗转归乡。时任驻大阪总领事的老台胞郭平坦,就陆续接待了十几位想借道日本回大陆的台湾同胞,“有一位近60岁的山东大汉找到我,要回老家,一个星期后我告诉他‘祖国欢迎你回去’,山东大汉竟然泪流满面,紧握着我的手说‘感谢郭领事,感谢祖国’。”

  198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对台方针政策的影响和推动下,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台湾同胞强烈要求下,蒋经国先生主持中国国民党中常会,作出开放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的决定。11月,常州籍台胞周纯娟成为获得大陆方面入境证件的第一人。从此,隔绝两岸同胞的闸门被打开。截至2007年底,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已超过5074万人次,大陆居民往来台湾累计超过185万人次。两岸人员往来由涓涓细流汇成了滚滚洪流。

  也正是在《告台湾同胞书》这份饱含手足深情与民族大义的文告里,大陆方面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三通”的概念由此创生。从此,大陆有关方面和两岸同胞一道,排除种种干扰和破坏,不断推动“三通”进程。2008年12月15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将届30周年之际,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同胞魂牵梦萦的直接“三通”得以基本实现。两岸交流往来从此迈入“天堑变通途”的全新境界。满载两岸同胞欢欣的包机、航船和信笺,从上海、天津、福州……从台北、基隆、高雄……在海峡间交汇、串联起热络繁忙的“热线”和“黄金通道”,为我们勾勒出“海阔天空”的绚丽图景。

  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同样呈蓬勃发展之势。大陆方面克服种种阻碍,始终如一地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广大台商也踊跃“登陆”投资兴业。截至2008年11月底,大陆方面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7238个,实际使用台资474.7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在大陆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5.6%。截至2008年4月底,两岸间接贸易总额累计已逾8505亿美元。祖国大陆自1991年以来一直是台湾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2002年以来一直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成为两岸关系中最具活力的因素。

  文化交流是联系两岸同胞的重要纽带。自1987年台湾影视制片人率先冲破台湾当局的禁令,来祖国大陆拍摄电视片《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后,两岸文化交流沛然莫之能御。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至2007年底,仅经文化部批准的两岸文化交流项目就达5000多项、5万多人次。目前,两岸文化交流已遍及文学、美术、音乐、戏剧、舞蹈、曲艺、文物、民俗等各个领域,在两岸民众间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

  遏制“台独” 一个中国框架不断巩固

  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历经曲折、饱经风霜,不时遭遇逆流。在种种复杂因素和艰难险阻面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代表人民意志和民族利益,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有力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展现和平诚意的同时,《告台湾同胞书》严正表明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李登辉、陈水扁在台湾当政20年间,台湾当局的一系列“台独”挑衅,特别是李登辉的“两国论”和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及“法理台独”图谋,一次次把两岸关系推向危险的边缘。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一次次挫败了“台独”分裂势力的倒行逆施。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充分体现了我们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同时表明了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陈水扁当局在以“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失败后,处心积虑推动所谓“入联公投”。2008年3月22日,“入联公投”被大多数台湾民众否决,“台独”分裂势力以“公投”之名行“台独”之实的阴险图谋招致失败。

  中国人民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事业,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理解和支持。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一再重申,反对企图改变台海现状的“台独”冒险活动,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任何人、任何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全国台研会副会长许世铨说。

    1. 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 岛内反对“台独”、赞同“九二共识”的主流民意
    3. 台湾选战的“定海神针”
    4. 2011年对台工作会议举行 贾庆林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5. 海峡两岸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侧记
    6. 陈云林与江丙坤签署《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
    7. 谋求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
    8. 两岸互释善意方能行稳致远
    9. 两岸历史性握手——“汪辜会谈”始末
    10. 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开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