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品格特征论略
发布时间: 2010-04-01    作者:孙业礼    来源:党的文献 2010-04-01
  字体:(     ) 关闭窗口

  四、尊重群众,以人为本。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标准。

  评价一个理论体系的优劣可以有很多标准,但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最高裁判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成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个理论体系始终以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就说:"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第380-381页。后来他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页。

  党的基本路线抓住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这一点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有着同样的认识。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强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发展问题展开的。

  新时期党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首先考虑的是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目的就是带动大家实现共同富裕。他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2页。江泽民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62页。

  事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也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们,总是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要求的变化,使党的政策措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群众利益,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更有力地体现群众的利益。

  我们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为了更好地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提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为了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必须依靠人民。新时期,党的领导人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党制定的一切政策总是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准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蓬勃的活力,根本原因就是真正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明确指出: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007年12月17日,胡锦涛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根本的品格特征。

  以上从四个方面概括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品格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而且还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学习、掌握、领会这些基本的品格特征将有助于进一步学习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

  〔作者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审〕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毛泽东关于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经济特区发展
    4. 在推动大众化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5.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7. 毛泽东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孕育
    8. 习近平出席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
    9.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10. 直挂云帆济沧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