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毛泽东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孕育
发布时间: 2010-01-25    作者:刘建武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2010-01-25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十分艰巨和复杂的全新课题。从党的八大前后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20年问,毛泽东为了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走过了一条交织着正确与错误、前进与倒退、成功与失败的曲折道路。正是探索中所积累的极为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孕育和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一、中共八大前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与主要成果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同对苏联国内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思考密切联系在一起的。1955年底,毛泽东就敏锐地提出了“以苏为鉴”的问题,并直接领导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和听取情况汇报的活动,从而为中共八大报告的起草和《论十大关系》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正在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发展道路和思考苏联模式的得失之际,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引起了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56年三四月问,毛泽东明确指出,赫鲁晓夫的报告破除了那种认为苏联、苏共和斯大林一切都是正确的迷信,有利于反对教条主义。他强调说,不要再硬搬苏联的一切了,应该用自己的头脑思索了,应该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在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了,并提出了“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的历史命题和庄严使命。从1955年底到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之前这一阶段,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黄金时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成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生长点。

()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以及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毛泽东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作为一个全局性的问题提出来的。他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不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个论述已经蕴涵着社会主义制度还要通过改革来完善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命题。无疑,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提供了哲学依据。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中共八大《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问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问的矛盾。”八大虽然没有用工作重点转移这个词,但实际上已经明确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由过去的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是八大路线的基础与核心。八大以后,毛泽东又多次阐发这一观点,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他充满激情地向广大党员干部发出了这样的号召:“这个世纪上半个世纪搞革命,下半个世纪搞建设,这个世纪还有40年,现在的中心任务就是建设。”这对我们后来作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和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

在中国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上,鉴于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而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问题,毛泽东提出了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的任务,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发展总思路和按农、轻、重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思想。毛泽东提出的旨在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关系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问题上,周恩来在一届一次全国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的战略目标。接着,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不仅提出“要把我们这个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富裕的、强盛的、具有高度文化的国家”,而且认为“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此外,毛泽东在这期间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还有很多,主要集中在《论十大关系》中。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论十大关系》
    2. 毛泽东生前未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原因
    3. 毛泽东在政治上如何要求党的高级干部
    4. 郑有贵:从《寻乌调查》探析传统乡村凑份互助文化
    5. 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改革探索及其价值审视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历史贡献
    7. 毛泽东要读的最后一部书:《容斋随笔》
    8. 建国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化
    9.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初语境与当代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