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法制建设史
我国1954年《宪法》中的最高国务会议
发布时间: 2021-06-17    作者:李一达    来源:学习与探索 2021-03-07
  字体:(     ) 关闭窗口

  我国1954年《宪法》中的最高国务会议

  ——运作、逻辑与原理

  摘要:1954年《宪法》在国家机构设置层面的调整,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为了理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政府领导体制运转的不畅。五四宪法部分地取消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之间的隶属关系,但最高国务会议机制的存在实际上与国家主席对政府首脑的任命权一起促成了国家主席之于最高行政长官亦即国务院总理的领导地位。国家主席此时享有的最高国务会议召集权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来自前设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亦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权力让渡,由此,兼领该权和国家武装力量统率权的国家主席成为执政党领袖在这一时期参政施政、掌舵国务的最为重要的体制保障。

  全文见附件

  1. 我国1954年_宪法_中的最高国务会议_运作_逻辑与原理_李一达.pdf
  1. 毛泽东与“五四宪法”的国家制度构建及时代认同
  2. 论新中国反腐倡廉的逻辑起点与基本思路
  3. 章舜粤:最高国务会议运行机制探略
  4. 存与废、虚与实:新中国国家主席制度的变迁
  5. 1959 朱德为何没有担任共和国主席
  6. 1959年朱德缘何未担任共和国主席
  7. 向和平建设过渡时期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的重申
  8. 新中国过渡时期的对外经济开放:特征、成就和启示
  9. 我国计划体育向市场体育转型的发展研究
  10. 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