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 辛亥专题研究论文
功业长存 精神永续
发布时间: 2011-10-21    作者:黄一兵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10-13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事业的缅怀和继承

  编者按: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不仅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且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开启了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道路,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国家社科基金专刊特约请有关专家撰文,从不同角度阐发辛亥革命的深刻意义,以飨读者。

  我们刚刚庆祝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又迎来了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两件大事发生的时间,先后相差有10年,但它们的发生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轨迹。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辛亥革命就是在这个时候爆发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在此之前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把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并称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发生的三次伟大革命。这是一个建立在宏大历史视野上的深刻历史总结。从这个视野来看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两件大事,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正是这先后发生的两件大事,展开了中国人民百年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壮丽画卷。

  辛亥革命后8年,发生了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在不久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辛亥革命后13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辛亥革命后26年,国民党和共产党第二次合作,团结御侮的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辛亥革命后3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民主,并经社会主义改造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由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在非常落后的基础上,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其他志士们所追求的目标终成现实,且远远高出当时设想的水平。正是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明确宣示,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为以后一系列的历史发展打开了道路。因此,中国共产党人把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看做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对于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先生和他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国共产党认为,在中国人民近代革命斗争史中,辛亥革命较之前的义和团运动等是在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从19世纪40年代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以后,中国人民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9世纪后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逐步成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具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思想的爱国志士所领导的革命运动,在20世纪初成为时代潮流的先锋。特别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建立团体到创立资产阶级政党,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政治纲领,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武装起义,最终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毛泽东同志指出:“从孙中山先生开始,才有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孙中山广泛联合革命力量,“终于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是孙中山先生的一个伟大历史功绩”。

  中国共产党认为,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政治热情,促进了民族觉醒,为社会注入了崭新的思想意识。它更以自己的伟大实践昭示人们:既然几千年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都能打倒,还有什么反动的、落后的东西是不可侵犯、不可改造的呢?这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他们中的积极分子继续发挥首创精神,学习先进思想,不断地为探索中国的革命道路而英勇奋斗。初期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正是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认为以往先觉者所进行的救国斗争所以屡遭失败,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是根本原因。他们由此认定,为了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他们提出了“破除迷信”的口号,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以求得“思想的解放”。由此,他们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前贤”。形势发展深刻表明:经过辛亥革命洗礼,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成长为第一批自觉地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的光荣战士。通过批判儒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这就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个潮流是生气勃勃的、前进的、革命的。所以说,辛亥革命“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一方面,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又推动了辛亥革命从“失败”走向真正的“伟大胜利”。就具体历史事件的发展结果来说,辛亥革命实际上是归于失败的。这促使一些革命者开始反思资产阶级革命派能否担当起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也促使当时一些先进中国人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否具有可行性。随后进行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相继失败,表明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破产。旧的道路走不通,历史的发展必然要求有新的领导力量、新的救国方案和新的思想武器。因而,以辛亥革命作为一个起点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种种历史条件开始呈现出来。

  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资本的发展,使新社会力量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壮大起来。在辛亥革命前不足60万的工人阶级,经过辛亥革命,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达到200多万。也以辛亥革命为标志,在人们对资产阶级革命派日渐失望、无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所以,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讨论如何研究党史时,毛泽东就指出,革命的准备不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921年开始的,“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从辛亥革命爆发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间相隔只有10年。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老一代革命家们,几乎没有例外地参加过辛亥革命或受到过这次革命的深刻影响。这些老一代共产党人和许多后来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民主人士是从辛亥革命出发再继续向前迈进的。共产党人林伯渠在回顾自己的思想历程时说:“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帝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地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

  中国共产党认为,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而奋斗。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华侨中发起成立“兴中会”。在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中他明确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实践,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深远的影响。这是辛亥革命伟大精神之所在,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之所在!”爱国、奋斗是辛亥革命志士们最显著的历史特征,而正是这种执著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使他们成了时代的巨人和民族的骄傲。在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今天,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永不衰竭的革命意志,不仅仅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而且是先进思想的历史文化基础。

  面对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深刻指出:振兴中华,创造十几亿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一个宏图伟业,必须依靠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合作和共同奋斗,只要在爱祖国、振兴中华这个大目标上一致,无论属于哪一个党派团体,无论属于哪一个民族,无论有哪一种信仰,无论居住在何地,全体中华儿女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正是从这个意义看,辛亥革命是不朽的,辛亥革命精神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启动研究”负责人、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1. 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
    2. 2011年中国史学界热点一瞥
    3. 朱佳木:把辛亥革命开启的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进行到底
    4. 多维视野研讨辛亥革命
    5. 《辛亥革命福建英杰图志》序
    6. 肖钢:民族金融业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7. 出版界推出百种重点出版物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8.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9. 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9日将在北京隆重举行
    10.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举行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