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之二: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相互支持、配合和补充
政治领导人由于分管工作和看问题角度的不同,有时也会在某些事情的关注重点和认识迟早深浅上产生差别。因此,事业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他们尤其是核心决策者之间能否汲取对方的长处,并给对方以支持。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各项事业之所以进行的比较顺利,很大程度正是依赖邓小平与陈云之间这种相互支持、配合和补充。
“四人帮”被粉碎后,我国国民经济因十年动乱而显现比例严重失调的状态。然而,由于多年来注重基本建设投资而忽视消费的惯性作用,也由于受广大群众要求把“文化大革命”耽误的时间尽快抢回来的急迫心情的影响,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延续过去那种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提出要组织国民经济“新的大跃进”,要求1985年粮食和钢的产量分别达到8000万吨和6000万吨,还要建十大钢铁基地、八大煤炭基地、十大油气田,并把“跃进”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上。对此,陈云在1978年夏天的国务院务虚会期间就表示了不同意见。他对李先念和谷牧等国务院领导人说:“出国考察的人回来吹风,上面也往下吹风,要引进多少亿,要加快速度。无非一个是借款要多,一个是提出别的国家八年、十年能上去,我们可不可以再快一点。”“可以向外国借款,中央下这个决心很对,但是一下子借那么多,办不到。有些同志只看到外国的情况,没有看到本国的实际。……不按比例,靠多借外债,靠不住。”[19]在1978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除了那篇要求在政治上解决重大历史遗留问题的发言之外,还作了一篇主张经济建设上既要积极又要稳重的发言。针对提交会议讨论的1979、1980年经济计划草案,他提出要用外汇先进口粮食,说现在有中美联合公报,可以直接向美国买粮食。减少国家粮食征购,可以让农民喘口气,多生产棉花、肉类、食用油、食糖,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解决城市居民吃穿用等消费品不足的问题。他还提出,从国外引进工业项目,“要循序而进,不要一拥而上。一拥而上,看起来好像快,实际上欲速则不达。项目排队,如有所失,容易补上;窝工,就难办了。”[20]对生产和基本建设作计划,“都不能有材料的缺口”,否则,“挤来挤去,胖子挤了瘦子,实际上挤了农业、轻工业和城市建设。”[2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在审阅国务院关于下达1979、1980年经济计划安排草案上批示,“宁可降低指标”,“减建某些项目”,也不要留物资缺口。[22]并把新华社一份反映计划委员会安排计划还在留物资缺口的材料,批给华国锋、邓小平等人看。邓小平很快明确表示:“对今明两年的计划,陈云同志提了意见,他说有物资缺口的计划不是真正可靠的计划,计划不要留缺口,宁可降低指标,宁可减建一些项目。这个意见很重要,请计委再作考虑。”“我们对经济建设的方针、规划要进行一些调整,先搞那些容易搞、见效快、能赚钱、创外汇多的,宁肯减少一些钢铁厂和一些大项目,到一九八五年钢产量不一定非要搞到六千万吨不可。”[23]
对于陈云下决心调整国民经济的主张,邓小平从一开始就给予了大力支持。1979年3月14日,陈云和李先念联名致信中共中央,建议在国务院下设财政经济委员会,作为研究制订财经工作方针政策和决定财经工作大事的决策机构,由陈云任主任,李先念任副主任,姚依林、王震、余秋里、谷牧、薄一波等10人为委员。信中还提出,要用两三年时间进行经济调整;借外债必须充分考虑还本付息和国内投资能力。[24]向中央写这封信,乃至由陈云出任拟议中的国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主持国民经济调整工作,都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有的就是邓小平的建议。[25]
一周后,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讨论对1979年的计划进行修改和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问题。会上,陈云作了系统发言,指出调整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按比例”,“按比例发展是最快的速度”;外资和外国技术不仅需要,而且要充分利用,但要“把期限延长一点”。[26]对于调整,当时领导层中认识不完全一致。邓小平在讲话中表示完全赞同陈云的意见,指出今后三年的中心任务是调整,还说:“陈云同志提出,二○○○年搞八千万吨钢,有道理。过去提以粮为纲、以钢为纲,是到该总结的时候了。”[27]会议最终决定,用三年时间搞好国民经济调整,国务院财经委员会统一管理全国财经工作和调整工作。
由于领导层中的不同认识没有做到迅速统一,调整方针在贯彻中遇到很大阻力。尤其1980年初提出制订十年规划后,一些人急于求成的思想又有所抬头,使许多该退的项目没有退下来,全年积累率仍高达30%多,财政赤字继续突破100亿元,商品供需差额和货币投放增幅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的一年。面对这种局面,邓小平给了陈云更大的支持。他在同年11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听取国务院的汇报会上,请陈云“讲几句收场”。陈云说:有人认为搞调整是“耽误了时间”,“从鸦片战争以来耽误了多少时间,现在耽误三年时间有什么了不得。”“历史上讲我是右倾机会主义,再机会主义一次。”“经济工作中‘左’的东西没有肃清。基本错误是‘左’的东西。”随后,邓小平讲话,表示赞同陈云的意见,说“想问题的方法,要着眼于退得够不够”;经济增长速度如果保持不了5%,4%也行。他还请陈云在此后召开的中共十二大上,就国家经济政策“作一篇发言”。会议根据邓小平、陈云的讲话精神,将1981年经济计划又作了调整:工农业总产值由原定6955亿元降为6800亿元,基本建设投资由原定550亿元减为300亿元,比上一年降低4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