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近期关注
玉树地震一周年重建纪实:雪域高原凝聚不屈力量
发布时间: 2011-04-14    作者:马千里 张旭东等    来源:新华社 2011-04-14
  字体:(     ) 关闭窗口

   对口支援、科学重建——克服高寒缺氧、道路险阻等恶劣条件,援建者积极投身灾后重建,再造一个科学发展、繁荣和谐的新玉树

  人勤春来早。

  紧邻结古镇的大日山峰上白雪尚存,但灿烂的阳光、水流潺潺的巴曲河,无不传递着高原上春天即将到来的讯息。

  今天的玉树,新一轮的重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结古镇的胜利路上已是车水马龙,一派繁忙景象。路两侧,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一个全新的玉树正在崛起!

  这是一项集四面八方援建者于雪域高原上的系统援建工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每当灾难袭来,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是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汇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这一年来,从千里驰援雪域高原,到举国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再到严冬灾区送温暖……一曲感人肺腑的灾后重建的民族团结壮歌在三江源头奏响。

  按照中央部署,北京市、辽宁省和4家央企——中国建筑工程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和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负责玉树对口援建工作。

  一声令下,各路援建大军疾驰玉树。

  北京市承担了极重灾区玉树县结古镇的市政道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结古镇新寨村的整体重建,重灾区隆宝镇、哈秀乡的整体恢复重建任务,涉及到城乡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及和谐家园4大类,共为83个大项,139个子项。3000多名北京援建者在雪域高原上滚爬摸打,经过5个月的艰苦奋战,克服了高寒缺氧等诸多困难,到去年冬歇期前就超额实现了援建玉树开局之年的任务。

  辽宁,是全国唯一一个对口援建的省份。面对党中央、国务院交付的重托,辽宁迅速成立玉树对口援建工作领导小组。2010年5月22日,辽宁对口援建工作小组和前线指挥部的人员,就奔赴玉树考察灾情,选定了技术精良、实力雄厚的9家施工企业承担援建任务。到冬歇期时,辽宁省已援建完工756套农牧民住房,开工210套城镇住房,164套房屋的维修加固全部完成,超额完成当年援建任务。

  去年的8月13日夜,一场瓢泼大雨突袭玉树,结古镇扎西科部分农牧民帐篷被淹。在此援建的中国水电集团职工立即抢险,连夜水战。到次日,险情排除了,不少抢险者却因高原反应累倒了!扎西科的藏族老阿妈们手捧热腾腾的奶茶,到工地看望这些亲人。

  ……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3万多援建者戮力同心,创造着高原重建的传奇,用实际行动阐释着民族之情,人间大爱,夺取了恢复重建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海拔最高、内容最复杂、难度最大的灾后恢复重建——

  玉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道路险阻。不少海外人士都慨叹:这样大规模灾后重建的难度前所未有!

  不过,千难万险阻挡不了援建者的脚步,动摇不了各族人民携手重建的决心!

  在去年施工的关键阶段,3000多名中国铁建员工齐聚玉树,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大会战。他们每天除了繁忙紧张的施工生产外,还要忍受因高寒缺氧而带来的血压升高、头痛头晕、乏力气喘等一系列身体不适。

  去年11月,中国中铁在援建农牧民住房任务中,短短十几天时间里,有100多人因严重的高原反应,被送到医院治疗。

  ……

  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艰苦不怕吃苦,风雪强斗志更强。

  经过青海人民和援建者的顽强拼搏,在5个月左右的施工期里,开工建设了298个项目。其中城乡住房149项、基础设施32项,实现了“两个大部、一个全面”的年度重建目标,即:完成了大部分农牧民住房重建,开工建设大部分城镇居民住房,全面完成可修复住房维修加固。部分受灾群众喜迁新居,一些支撑长远发展的项目相继开工或建成,为三年重建赢得了主动。

  这是一个在科学规划下将科技环保生态与科学发展理念融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工程——

  在玉树重建启动之初,党中央、国务院就明确要结合玉树自然、地理、民族等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规划、科学重建、政策支持、合力推进,建设生态美好、特色鲜明、经济发展、安全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玉树。

  玉树的灾后重建,始终坚持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据青海省省长、省玉树地震恢复重建领导小组组长骆惠宁介绍,通过三年灾后重建和进一步努力,将把玉树州州府所在地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的高原生态型商贸文化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青海藏区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地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的宏伟目标。

  重建工作全面展开后,青海省开展了“千人设计大会战”,多次组织环境、建筑、能源、民俗等方面的专家对玉树进行考察和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玉树灾后重建农牧民居住方案》《玉树灾后重建城镇居民居住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和措施,用于指导玉树灾后重建工作。

  作为重建工作重点的玉树结古镇,在市政规划上充分采用了科学的理念,设计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城市净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电力、通讯、给排水、燃气管线将进入地下。“政府的重建思路非常明确,就是要将结古镇建成一座全新的绿色城市。”玉树县城建局局长江永尼玛说。

  由于玉树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头,生态地位极为突出。新玉树重建伊始,保护生态、绿色科学就成为重要指导思想。

  在玉树治多县歇武镇当巴村,有一座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共建共享的通信基站。“一座这样的通讯基站,要占用200平方米的草场,两大通讯企业共享设施,不仅大大减少了通信设施占用的土地和电磁辐射,而且能够为双方降低40%的硬件投资。”中国联通玉树分公司总经理张崇誉说。

  三江源区各地则根据不同实际,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生态保护,取得了“双赢”结果,确立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史上的新标尺。2010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完成投资12亿元,大大高出前几年的年均投资。

    1. 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2010年跟踪审计结果
    2. 聚力托举新玉树——写在青海玉树地震百日之际
    3. 玉树灾后重建的政治文化建设
    4. 青海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在西宁召开
    5. 哀悼逝者 更勿忘亡羊补牢
    6. 平凡公平的志愿者
    7. “玉树不会忘记”:危难时刻 党旗在飘扬
    8. 创造“在校师生零死亡”奇迹的校长布周才仁
    9. “中国式救灾”:尊重生命 彰显力量
    10. 中央和国家机关捐助玉树震区 胡锦涛等带头捐款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