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篇
1、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质量
2010年可以被称为世界人口普查年。世界一些主要国家——比如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等都进行了人口普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为了最为炙手可热的人口话题。有学者指出,以下三个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普查数据的质量:一是中国的流动人口数量达到了2.1亿到2.2亿。要在一个具体的时点,对数量如此庞大的流动人口进行精确登记,极其不易。二是很多超生户仍然对社会抚养费心存顾虑。虽然很多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规定超生户可以最低标准缴纳社会抚养费,但超生户害怕“秋后算账”,故瞒报现象仍然突出。三是有些地方政府害怕常住人口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害怕普查后人均GDP降低,故也存在瞒报流动人口的心理。因此,流动人口与低年龄段人口的漏报问题不可避免。
2、户籍制度改革:探索以身份证管理代替户籍管理的趋势
2010年各地在城乡一体化的原则下进一步改革了现行户籍制度。除中小城市在逐渐放开户籍外,在大城市之中,重庆市、成都市的改革引发了全国性的热议。重庆市规定,如能够具有以下三个条件之一,则可落户主城区:第一,购买了商品住房;第二,务工经商五年以上,具有合法稳定住所;第三,投资兴办实业,三年累积纳税10万元或一年纳税5万元以上,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应该说,其中的第二个条件——务工经商五年,可以让绝大多数农民工如期转户。在重庆市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成都市颁发了《关于全域成都统一城乡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第一次提出落户城区的农民可以保留相应的土地权益。按照成都市的规划,其在2012年年底前,将建立起以身份证号码为标识的,集居住、婚育、就业、纳税、信用、社保等信息于一体的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说,成都市的改革在学理上更加代表将来中国的户籍改革之路。毕竟,“户口”的本质就在于为户籍登记者提供人口信息标识。所以,以身份证管理代替户籍管理的趋势,应该为各大城市所效仿。
3、“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谁是城市化的目标群体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1980年之后出生的农民工。与1980年以前出生的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以下几个非常显著的人口学特征:第一,他们大多取得了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学历;第二,新生代农民工中男性与女性的占比相差无几——也就是说,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与男性农民工都各占大约50%左右的比重,甚至于在某些特大城市中,女性所占的比重要超过男性——这是世界移民史业已证明的迁移趋势;第三,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于制造业之中。也有学者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概括为“三高一低”——高学历、高消费、高工作要求、低吃苦耐劳精神。在这里需要明确说明的是:除学历高这点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其他项描述,在大样本调查中难以得到验证。另外,截止到目前,在所有进城工作的流动农民工当中,新生代大约只占不到50%的比重。因此,国家在制定大政方针的时候,要将老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同等视之,切不可有所偏颇。城市化的目标群体,恰恰应该是老一代农民工。因为那些在城市生活与就业中难以适应的老一代农民工,基本已经回到了农村——这是一个市场与社会的选择过程,而能够继续留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往往是那些人力资本较多的农民工。(张翼/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