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中国应对美国对华遏制倾向政策的战略
发布时间: 2010-12-13    作者:徐运红    来源:求是理论网 2010-12-13
  字体:(     ) 关闭窗口

  3、军演模拟战。美国针对中国的军演无疑在挑战中国的战略底线,中国的做法当然是要积极应对,但如何应对有技巧。美国在哪里搞军演,咱们就选择另外的地方搞军演,这不是回避对抗,而是围魏救赵,时机相同,但地点可以不同,而且,在美国搞过军演的地方,中国立即安排相关军演,并且要有针对性,形成错时的模拟战争。中国完全不用害怕美国的航空母舰,朝鲜战争时期的军事实力差距比现在大多了,当年我们都不怕,何况现在呢。难道美国真敢发动针对中国的战争不成。事实证明,美国人都是纸老虎,伊拉克、阿富汗他都搞不定,何况中国,我们绝对要有战略上藐视敌人的魄力和胆量,根本不用惧怕美国的军事力量,至于航空母舰,更是不应当成为中国的军事压力,勇敢地接触美国航母对我们只会有利,而不会有害,只有深入的接触,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美国航母。实施军演模拟战的根本目的在于,坚决表明中国的态度,勇于接受挑战而不是逃避,向世界清晰传达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强大意志。

  4、太空战。美国所有的战略力量都依赖于美国的太空设施的强大,这既是美国的优势,同时,也是美国的弱点所在。只要中国能够充分证明自己有能力摧毁任何太空设施,特别是能够精确打击美国的卫星设施,那么,中国就可以用最小的成本对美国的军事力量形成足够的威胁和压制,而且相对攻击美国航母而言,美国军事卫星更容易受到攻击,因为军事卫星的高度一般不会超过1万公里,中国的导弹可以直接攻击。所以,当2007年中国实验发射导弹把废弃的卫星摧毁时,美国上下受到巨大震撼。中国应当及早发力发展太空武器,这是攻击美国最有效的军事手段,如果能够实现在卫星上发射导弹,美国将无所遁寻,完全置于中国武器的攻击范围之内,而且,中国的卫星技术是中国最为骄傲、最为擅长、最为自主的领域,与美俄的差距也不是很大。大力加强太空军事力量应当是国防建设的重点,也是遏制美国军事讹诈的最有力的武器。我们应当学会自主开创战略空间和战略武器,而不是跟随美国的军事力量发展方向。当然,中国政府尤其不要害怕西方媒体对中国威胁论的炒作,捍卫自身利益比任何的口水都更重要,美国政府当年出兵侵占伊拉克、阿富汗的时候,根本不把其他国家批评放在眼里。中国要相信一点,我行我素既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战略。

  5、近战。美国似乎对组建反华联盟兴趣极浓,不仅高调宣布重返东亚,而且声称要领导亚洲。尤其是美国赤裸裸地鼓动中国周遍国家反对中国,虽是让人无法容忍。但事情也不能完全怪美国,苍蝇不盯无缝的蛋,日本、印度、越南、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等企图加入反华圈子的国家,或多或少都与中国有过战争或者其他的瓜葛,都企图通过美国来捞取利益,而这些都是中国的周遍国家,纵观新中国以来的历史,中国的和平从来都不是退让得来的,而是通过战争得来的,维护国家的利益也不仅仅是通过谈判得来的,而是通过战争得来的。所以,中国必须坚持一条基本战略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对中国的周边国家,我们必须向他们传达一个清晰信号,我们不惧战争,也随时做好用战争维护国家利益的准备。中国的周边国家对中国在国际贸易上的需求比中国对他们的需求更大,中国的贸易逆差绝大部分是由这些国家带来的。所以,与中国交恶,利益受损更大的是他们,而不是中国,中国要善于利用这个经济优势和战略力量。这也是避免战争的最有效手段。

    1. 中国,必将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更好发展!
    2. 为建设美丽中国增添绿色动力
    3. 普惠性是中国减贫一大秘诀
    4. 刘须宽: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涵及实践
    5. “至少每年来一次中国”续写中法友谊新篇章
    6. 中国不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7. 把握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方位
    8. 高考40年:知识改变中国
    9. 持之以恒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10. 建设美丽中国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