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国际交流与合作
从“客场”到“主场”:中国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践的变化
发布时间: 2021-08-18    作者:谢喆平 宗华伟    来源: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21-03-05
  字体:(     ) 关闭窗口

  摘要:当前,中国对国际组织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研究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一个重要观察点。作为第一会费大国,中国在该组织的大会提案数量并未呈线性增长,而是呈历时性波动,甚至出现下降趋势。这与将中国与国际组织的互动关系归纳为阶梯式递进"阶段论"的既有理论解释和研究结论不符。国际实践理论从惯习和场域互动角度,将实践行为置于中心,对中国的实践逻辑与策略选择进行分析,可为提案数量的波动与下降提供一种解释。中国提案数的下降,一方面说明存在以国际组织本体为实践场域的"客场"型在场实践,也存在以国内空间为实践场域的"主场"实践,另一方面说明出现了基于"国内重心"策略的从"客场"到"主场"的实践场域转移。场域转移的择地实践逻辑体现了中国近年来参与国际组织的一种重要思路,也与国际组织的政治化和平权机制导致的大国困境有关。

  全文见附件

  1. 从_客场_到_主场_中国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践的变化_谢喆平.pdf
  1. 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内在规定性及其启示
  2. 海外视域下的中国贫困治理研究
  3. 1950—1975年中越两国政府在培训越南干部方面上的配合
  4. 21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洲的“救灾援助”
  5.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引进西方化肥生产成套技术设备的工作
  6. 飞机与导弹在中国国防科技领域战略地位的变迁(1951~1964)
  7. 中国核政策的基本逻辑与前景
  8. 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从学习者到 引领者
  9. 刘延东会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10. 陈至立会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