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史 >> 教育史
党中央关心教育改革和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 2010-07-13    作者:徐京跃 李斌等    来源:新华社 2010-07-13
  字体:(     ) 关闭窗口

  促进公平:惠及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

  教育公平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话题。2000多年前,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直至近代康有为还在其所著的《大同书》中对教育公平进行过煞费苦心的制度设计。但是,真正把这个理想变成现实,是新中国的教育实践。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依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作出了极大努力,取得了重大进展。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高中阶段入学机会迅速扩大,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更多学生得到资助完成学业,保障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促进教育公平,是党中央的庄严承诺,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09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同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共商国是时指出,要实现教育公平,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实现教育公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让农村孩子也像城市孩子一样受到良好教育。

  让所有的孩子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

  北京、新疆、山东、黑龙江、河南、河北……近年来,只要是外出考察,胡锦涛总书记经常到学校调研。从高等院校到农村寄宿制学校,从特殊教育学校到国际学校,胡锦涛总书记同教师和学生共商加快教育改革开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计。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胡锦涛心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4年9月10日,他来到北京宏志中学。在这所集中招收家庭困难、品学兼优学生的公益性学校,总书记的关爱让贫寒学子们感受到融融暖意。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把帮助困难家庭孩子上学作为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使经济困难家庭孩子都能有学上、有书读,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胡锦涛惦念着少数民族学生。2006年9月10日,在乌鲁木齐市第一家开办“疆内初中班”的全日制寄宿学校第66中学,总书记对同学们说,党和政府为你们创造了良好学习条件,老师们又在精心哺育着你们。希望同学们一定要珍惜在这里学习的宝贵机遇,刻苦学习。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还要培养优良品德,增强健康素质,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胡锦涛牵挂着残疾儿童。2008年9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走进郑州市盲聋哑学校,看望正在上课的学生。他对孩子们说,现在,北京正在举办举世瞩目的残奥会。残奥会倡导的“超越、融合、共享”理念,就是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我相信,在全社会热情帮助下,在老师们精心培育下,加上同学们自己的努力,你们一定能够成为生活的强者,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胡锦涛关心着亿万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上学问题。2009年5月31日,北京市海淀区巨山小学的孩子们高兴地迎来了敬爱的胡爷爷。这所学校700多名学生中,90%是来自全国23个省区市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胡锦涛十分关心住校学生的生活情况,特意来到学生宿舍察看。他说,进城务工农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提供受教育机会,使这些孩子能够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党中央把科学发展的理念,把对人民群众的关爱,倾注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伟大实践中——

  2008年10月,吴邦国在广西调研时仔细了解义务教育免费等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他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提高教育质量。

  2009年年初,温家宝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先后主持召开5次座谈会。他指出,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也是每个家庭和学生关心的大事。纲要应该反映国家的意志、决心和战略眼光,让人民看到希望,从而增强对中国教育的信心。

  2009年9月,贾庆林在宁夏调研时强调,教育扶贫是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要让各族群众过上富裕文明的新生活。

  2009年6月,李长春在浙江调研时强调,要把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各个环节,努力形成教书育人、鼓励创新、崇尚创业的浓厚氛围。

  2010年4月,习近平在海南调研时,对当地学校坚持扶贫与扶志、扶贫与育才相结合的做法予以肯定,鼓励学校继续搞好教育扶贫,勉励同学们努力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材。

  2010年3月,李克强在新疆考察时,来到新疆化工技师培训学院。得知学校订单培训率达到70%以上,他高兴地勉励同学们为新疆建设贡献力量。

  2008年9月,贺国强在宁夏考察时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09年3月10日,周永康在参加全国“两会”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切实落实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

  在党中央关心和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从2007年起,每年受到资助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别为1600万人和400万人,分别占在校生总数的90%和20%。从2008年起,全国1.6亿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被免除学杂费,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远山村,无论是边陲小镇还是南疆海岛,每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都可以有学上,每一个家庭都减少了一份经济负担。

  今天的中国,正在科学发展的航道上走向新辉煌;今天的中国教育,正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征程上谋划新发展。

  目标催人奋进。

  未来10年是我国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关键阶段。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需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蓝图鼓舞人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绘制着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伟蓝图。

  承载起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事业将从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奋进!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徐京跃、李斌、吴晶、黄小希)

    1. 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
    2. 党中央关心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纪实:扬帆奋进30年
    3. 党中央关心西藏发展纪实:深切的关怀 伟大的跨越
    4. 江海横流显本色——党中央"十一五"治国理政纪实
    5.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嫦娥二号任务成功致贺电
    6. 教育需要人文精神滋养
    7. 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8.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启动
    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传承与创新
    10. 西藏教育事业60年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