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下前进——党中央关怀浦东开发开放纪实
滔滔浦江东流去,百舸争流看今朝。从昔日的乡村田野到今天高楼林立、万商云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浦东,已经在开发开放中走过了20个年头。浦东20年,以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以放眼全球的勃勃雄心、以永无止境的创新活力昭示世界:浦东走的是一条不断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之路,是一条探索中国特色、上海特点之路,是一条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是一条艰苦创业、共建美好家园之路。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浦东,正借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举办上海世博会等强劲东风,凝聚起新的动力,继续走在改革开放前列,走在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列,勇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关键时期的重大决策
如果把中国东部沿海比作一张弓,长江比作一支箭,处在弓箭交叉的“箭镞”就是浦东。开弓没有回头箭。开发开放浦东,就是拉开东部蜿蜒海岸线强弓,扣发长江流域的利箭,将中国改革开放推向新的境界。而精心设计这一战略大局的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
1990年大年初一,上海少有地迎来一场瑞雪。雪后初霁,西郊宾馆的松柏格外苍翠,正在这里过年的邓小平同志,在听取上海市委负责同志关于浦东开发准备工作的汇报后,坚定地说:“这是个好事,早该如此。”
春节过后,回到北京的邓小平同志对中央负责同志说,上海浦东的开发,你们要多关心。此后,邓小平同志又说:“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上世纪80年代,上海已经开始构思开发浦东。1984年12月,在上海市政府、国务院改造振兴上海调研组上报的《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中提出,要振兴上海,重点是向杭州湾和长江南北两翼展开,创造条件开发浦东,筹划新区建设。1986年4月,在当时的上海市市长江泽民同志主持下,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开发浦东的初步方案,并向中央上报了《上海市城市规划方案汇报的提纲》。1986年10月,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明确,要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浦东地区,使浦东成为现代化新区。1987年,开发浦东咨询小组成立并进行可行性研究。1988年,上海举行“浦东开发国际研讨会”邀请140多名中外专家献计献策。
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浦东开发这一发展构想,上升成为党中央作出的国家重大战略决策。
在中南海的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强调:“现在国际上担心我们会收,我们就要做几件事情,表明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而且要进一步地改革开放。”
1990年2月,国家计委负责同志赶赴上海,考察浦东。几天以后,中共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关于开发浦东、开放浦东的请示》呈送到中共中央、国务院。
从3月底到4月初,全国两会尚未闭幕,国务院领导同志又带队来到上海,就浦东开发问题做了10天调研。那10天,上海展览中心会议室灯火通明,26个研究小组通宵达旦地赶材料、写专题,最终汇总的方案上报4月10日的国务院会议。
1990年4月12日,江泽民同志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原则通过国务院提交的浦东开发方案。4月1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中央强调,这是我们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出的又一重大部署,对于上海和全国都是一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事情。希望上海的同志们把开发浦东的事情办好,使上海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12天之后,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同志宣布开发浦东的10条政策,还宣布了开发浦东的总体实施规划:“八五”期间为开发起步阶段;“九五”期间为重点开发阶段;2000年以后的二三十年或更长一些时间为全面建设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