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周恩来对“四个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有许多精辟论述和突出的见解。
关于农业现代化,他通过总结苏联重工轻农和我国“大跃进”的经验教训,坚持工农业并重,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发展道路,明确地把实现农业现代化放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第一位。他认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农业实现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肥化、良种化等。1960年10月17日,他在总结“大跃进”教训时指出,我们的农业还没有过关,三个化机械化、水利化、化肥化。还要加上良种化,他说“土、种是根本”。(14)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是要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1963年2月26日,周恩来指出,要做到农业解决化肥、种子、农药、机械、水利、土壤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和科学技术有关。
关于工业现代化,他认为工业现代化主要的是工业技术现代化,基本内容是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和化学化,用世界最新技术把工业的各方面装备起来。他还指出,要实现工业现代化就要掌握和运用原子、电子、喷气等最新的技术。(15)而管理现代化也是工业现代化的内容之一,早在60年代,他曾提倡试办托拉斯,说:“托拉斯要按照经济的办法来办,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来管理。”(16)关于国防现代化,周恩来认为:“尖端的国防,即原子、电子、导弹、航空要更快地搞起来,从而建立起现代化的国防工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力量。”(17)国防现代化主要是掌握和运用尖端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国防工业和国防力量的现代化。它的核心是建设一支强大的正规化、现代化、革命化的军队。这支军队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素质,同时,“对现代化装备不仅要懂得运用,还要懂得它的性能、原理。”(18)在现代化装备方面,主要抓尖端,还要抓常规。他指出:“现在的常规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常规了,尖端主要是指原子、电子、导弹、超音速飞机等,其他都是常规,是现代技术水平上的常规。”(19)关于科学技术现代化,周恩来认为主要是要把世界科学最先进的成就介绍到中国各个部门中来,用世界最新的技术把中国各个方面装备起来,使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在当时所说的科技现代化的具体标志是掌握和运用原子、电子、超音速等现代科学技术。他说:现在是“原子、电子时代,技术水平提高很快,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没有的。”(20)对“四个现代化”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相互关系,周恩来在1962年12月曾指出,国民经济各部门如何结合?“一个是基础,一个是主导,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1963年1月,他又强调要把“四个现代化”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看待,指出:“我们的四个现代化,要同时并进,相互促进,不能等工业现代化以后再来进行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21)又说:“必须在好的农业基础上、好的工业水平上,尖端技术才能突破,不然是不可能的。”(22)周恩来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根据国际和国内形势特点和我国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的实际水平,提出我国的发展目标和步骤,建立“四个现代化”合理的发展机制,并审时度势地进行调整以保证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